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陕西二月二药王庙会:人力三轮车社火(多图)


  共有125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陕西二月二药王庙会:人力三轮车社火(多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陕西二月二药王庙会:人力三轮车社火(多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17 18:05: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08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陕西二月二药王庙会:人力三轮车社火(多图)
社火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它发源于西周一年三次的“傩祭”,傩祭扮演者叫“傩人”,宋代始称其为社火。社火的内容和游走方式一直随社..

2、“情人节”七夕将至 牛郎织女将是谁的奶酪?(图)
“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也演变成了经济利益的博弈,南阳、西安和沂源要引巨资打造“中国爱情第一村”和“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其他地方也不甘落后...

3、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在苏州举办(图)
与历届艺术节相比,本届艺术节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参加,涵盖世界五大洲。中国方面将有16个艺术团、300多位艺术家参演...

4、珠村的龙舟:广州珠村风情热闹非凡 名扬四方(多图)
珠村人就在农历五月的第一天进行“招景”,各村的龙船都到来“应景”,有兄弟村、老表村、友好村,深涌上下一时间彩龙飞舞、百舸争流,当天近百多艘龙舟在珠溪水竟渡巡游...

5、绚丽、喜庆“茶山公仔”:后继盼传承(多图)
从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企石、石龙、常平、横沥等周边的村民都会来茶山采购泥公仔,采购的高峰期为春节的三天,主要集中在茶山镇旧城区林屋村的一条小巷...

6、土楼余韵今犹在:访客家土楼营造技师徐松生(图)
徐松生说的是他的老家--下洋镇初溪村。初溪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参与维修了其中的集庆楼和余庆楼。徐松生土楼生,土楼长...

7、江苏“非遗”传承人全部收徒(图)
岌岌可危的状况,使“保人”变得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保护传承人和传承活动方式才能有效。”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慧芬...

8、民俗专家称: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图)
七夕节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

9、“保尔•柯察金”--七旬盲人白好寿抢救民歌七百首
白好寿出身于耕读之家,从小他就对陇西当地的民歌有着极大的爱好。孩提时代,凭着对民歌的酷爱,他听过的民歌都能贮存在脑海中...

10、刘官胜锣鼓队:世袭5代 传承600年前民乐(多图)
刘官胜6岁便师从父亲刘顺金学习癞子锣鼓。刘家是癞子锣鼓世家。从其曾祖刘天阳算起,到他的儿子刘清勇这代,他家已把癞子锣鼓的手艺“世袭”了五代...

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耗时10年制成国家级珍品(图)
一九七三年以王树文为总设计兼总指挥,与朱立成、杨士忠、杨士惠、杨志谦共同创作完成了大型牙雕“万里山河展新容”(又名成昆铁路),其作品为周恩来总理...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弦板腔

    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敲击乐器“板子”而取名。其音乐弦律节奏明快,悦耳悠扬,唱腔刚柔相济,感人动听,能充分表达戏剧剧情。随着历史发展演进,弦板腔从早期基本乐器的“二弦”、“三弦”“板子”发展到加入板胡、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在演唱方面由早期注重表演武打戏发展到表演历史演义和缠绵委婉的多种剧情的戏剧。弦板腔历史上在民间流传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兴平、武功、周至、户县,以及甘肃庆阳、正宁、天水、合水、兰州等地。其中在陕西乾县、兴平、礼泉最为盛行。为陕、甘两省群众所喜闻乐见,弦板腔由皮影戏搬上大舞台是从乾县开始的。

     弦板腔起源于宋代,据王绍猷先生考证,弦板腔、皮影戏源于秦中乾县、兴平、礼泉、咸阳等地。其乾县植根最深、流传最广,1800年前后弦板腔曾与“道情”同台演唱,以后逐渐演变为独台演唱,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成为独特剧种。乾县马连村皮影戏老艺人郝正发回忆:原来的皮影子工艺粗糙,没有色彩,型体较大,人称皮影戏为“四人忙”。四个人分作两部分,在“亮子”前耍皮影兼唱一人的叫“前手”,后面乐队的三人叫“后手”,其中一人打鼓带弹三弦,一人拉二弦带拍铙钹,一人甩呆呆带大锣、唢呐、大号和小锣。自宋以来一直以皮影戏演唱形式在民间世代传承。过去关中农村一般农闲结社,过节和过年欢庆。求神祈雨,乡间庙会或祝寿祭奠等活动时,大多都演唱板板腔(弦板腔)影戏,在民间久演不衰。不断向艺术化发展。但在封建社会,由于官方文化机制薄弱,造成岐视民人俗文化,民间很少有人专司记载,因此除留传有少量的剧本外,很少有音乐表演等方面文献资料。据老艺人郝振安(已故)回忆近代弦板腔主要发祥于乾州(即陕西的乾县),后波及周边的礼泉、兴平一带,并形成东西两路流派。东路以礼泉王元德为代表,其班社擅长演武打戏,以演唱《封神榜》、《西游记》等剧目著称;西路以乾县著名老艺人郝振安、马怀玉、陈文蔚、王正友等为代表,以演唱三国戏而著名。其中郝振安(乾县马连乡人),后期多演传奇戏,在演唱中融入了缠绵抒情的细腻唱腔,弥补了早期弦板腔以刚健昂扬为主之不足。

     弦板腔早期是从隔帘说书的皮影戏开始的。艺人们将用羊皮、牛皮刻制成的各类戏剧人物,在撑展的纱帘上通过灯光挑动皮影,映像表演。最早的弦板腔皮影总是只有四个人说唱,被群众称之为“四人忙”。当时在关中流传着一首歌谣:“一辆大车四个人,绳子四条椽四根”。四人分为两部分,在纱帘“亮子”前操作挑动皮影兼演唱的叫前手。后面“三人”叫后手,其中一人敲带鼓弹硬三弦,一个拉二弦折铙钹,一人甩呆呆(板子)兼大锣、唢呐、大号、小号。后来发展刻有四手、五手、六手等,加入板胡、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

     弦板腔作为皮影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音乐形式比较单调,唱腔通常都是上下两句反复,“二次板”与紧板更似说唱性的“板壳子”。其相同板式的“板头”和“放板”后的长过门,多为同一主体曲调的加花变异,句中的小过门,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复变化和延长。弦板腔板式有10多种,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此外,使用较多的还有“紧板”、“滚白”、“撇板”等。“气死人”(即“阴死板”、“提头”等)实际是变化局部唱腔的正板;“伤音子”是在紧板的首句加上拖腔,基本属于带字叫板的唱法。其余的“尖板”、“二六”、“三不齐”、“三偕一”、“七偕一”等,都是短暂插入性板式,很少单独使用。弦板腔的唱词,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乐伴奏,除部分模拟唱腔或衬托节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过门,宛如曲子戏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击节作用,所以唱腔清新晰,雅而易懂。

     弦板腔的最大特征是,音乐唱腔优美愉悦。唱腔特点,悦耳高昂,具有激情,富于表达剧情人物感情,展示喜、怒、衰、乐的多种情感。它不仅具有我国北方戏剧的豪迈刚键,也具有我国南方戏剧委婉的特点,在托腔上长短适中,为戏曲爱好者适听和欣赏,甚至对偏爱歌曲,不喜戏曲的人群大多能接受。它的唱腔已基本具有九种固定板路。即:导板、上音子板、正板、紧板、二流板、气死人、三不齐、流板、撒板。弦板腔所表演的剧目相当丰富,历来以表演列国戏和三国戏最多,如《桃园结义》、《三请诸葛》、《回荆州》等以及《紫金簪》、《武则天等》;新编剧《借驴》、《十三**闯三关》、《七星剑》;移植剧有《穷人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据统计从皮影戏到大舞台戏,弦板腔一直倍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剧目主要特点是语言通俗、故事内容丰富,剧目取材于历史演义、民间生活故事。音乐豪迈奔放、慷慨激昂,具有西北群众传统的乐观气质和明快开朗的性格风度,表现英雄豪杰一类的武打戏最为适宜。弦板腔戏剧千百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扎下牢固的根基,在民间历经了世代传承和演进过程,以旺盛的生命力,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剧种地位。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群的喜爱和欢迎……   凡观看和聆听过弦板腔的人大多都会被其艺术魅力所感染,它的艺术特色已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并为影响深远的东方艺术增添了绚丽斑澜的光彩。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陕西二月二药王庙会:人力三轮车社火(多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