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世外桃源 横断山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共有96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世外桃源 横断山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世外桃源 横断山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5/29 18:29: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5月2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乐不思蜀 各领风骚(图)
典型的客家山歌是七言四句体,多言情之作,如“八月十五赏月华,哥出月饼*出茶,阿哥好比龙泉水,阿*好比嫩细茶。”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渊...

2、 影戏华彩: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皮影欣赏
融镂刻、绘画、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影戏,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人既是演出的道具,又是可以独立展示的艺术品,凝聚着世代民间艺人的智慧...

3、 珠三角郭氏祭祖民俗:追寻那不息的南迁脚步
寅时,大锣响起,参祭者闻声络绎而至。南阳祖祠———“郭氏家庙”(郭氏称为大众祠)搭起的排栅上插上了“汾阳郭氏”大旗、彩幡和喜炮,挂上了一件件色彩缤纷的寿衣...

4、 木雕花板:工艺精巧 沧桑凝重 承载传统民俗(图)
木雕花板承载着民俗传统风格,内容涉及儒家文化的中庸、礼让、忠义等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山水、草虫、吉祥图案等等,在木雕花板上都有表现,极受人们的喜爱...

5、 佛山十番--昔日无十番不欢 今日十番难得欢(图)
据何汉然老人介绍,十番是用打击乐演奏的器乐曲,由十番鼓、群鼓、沙鼓、翘心锣、大文锣、高边锣、单打、大钹、飞钹和响螺组成。“十番”在明代由安徽、江浙一带的流浪艺人传入佛山...

6、 孙家正撰文:把握历史机遇 促进文化发展
最新出版的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2007年第五期)独家刊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文章:《把握历史机遇 促进文化发展》。孙家正部长在报告中指出...

7、 江西上犹手工造纸:传递着古老的文化信息(组图)
江西省上犹县山区乡村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千九百年前的手工造纸工艺。我怀着探奇的心情,来到了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箬子嶂。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一条小溪...

8、 保护“非遗” 抢救老艺人已迫在眉睫(图)


“高龄化”已是我区相当一部分民间艺人的现状。像“花儿王”韩生元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新疆曲子戏名家谢伯钧、熟悉乌鲁木齐历史典故的陈世儒也都年近九旬...

9、 刘梦溪: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传统文化(图)
“国学”和“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个人并不赞成“国学”太热,“国学”是一个专门领域的学问,它应该是学者长期致力培养研究的事情...

10、 世外桃源 横断山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利加则是一个以农牧为生的村落,相传在古代(大约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出兵川滇黔,大批部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利加则,这些远道而来的蒙古兵发现...

11、 “王打鼓”:用双手“打”出了万种风情
今年76岁的“王打鼓”名叫王有福,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庄稼汉。王有福笑着说,小时候,家里穷得锅底朝天,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他与父亲靠着唱灯影戏、木偶戏和打鼓挣钱养家...

12、 “十字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图)
实际上,‘十字绣’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早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我们现在可以用‘十字绣’的半针、全针、法国结等传统绣法绣出地地道道的中国风味作品...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摆龙门阵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之所以话多,除老来有闲和害怕孤独外,也因为老人阅历广,见识多,有一肚子话要说、可说。同样,一个城市如果也很古老,话也会多起来。

     话多的人多半爱上茶馆。更何况,成都人的说话,不是说,也不是侃,而是摆。摆,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一摆”这个字,原本就有铺排陈列之意。比如摆摊、摆席、摆谱、摆阔、摆架子、摆擂台,都非铺陈排比不可。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便是铺陈排比的老手。他们的作品,叫做“赋”。赋这种文体,后来不行时了,但它的精神,却为成都人所继承,并在“龙门阵”这种民间形式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龙门阵就是成都市民的“赋”。据说,它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明清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多爱摆谈薛某人的这一故事,而且摆得和薛仁贵的阵势一样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久而久之,“龙门阵”便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指那些变幻多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摆谈。

     显然,龙门阵不同于一般聊天、侃山、吹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和“赋一样,必须极尽铺陈、排比、夸张、联想之能事。但作为市民的“赋”,则还要闹热、麻辣、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而且还得没完没 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摆得七弯八拐。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好随便在诸如出租车之类的地方向乘客们“发表”。至少是,短短那么一点时间,是摆不完的;而摆不完,则不如不摆。总之,摆龙门阵,非得上茶馆不可。

     事实上,成都茶馆的魅力,便正在于那里有龙门阵。龙门阵之所以必须到茶馆里去摆,则因为只有在茶馆里,顶尖高手们才有用武之地,听讲的人也才能真正一饱耳福。茶馆日夜开放,茶客多半有闲,时间不成问题,此为“得天时”;茶馆环境宽松,氛围随意,设备舒适,可站可坐可躺,时时茶水伺候,摆者不累,听者不乏,此为“得地利”;茶客多为龙门阵之“发烧友”,目标一致,兴趣相同,摆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呼百应,气氛热烈,此为“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得,龙门阵自然百战百胜,越摆越火。

     龙门阵的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既有远古八荒满含秘闻逸事古香古色的老龙门阵,也有近在眼前出自身边顶现代顶鲜活的新龙门阵;有乡土情浓地方色重如同叶子烟吧哒出来的土龙门阵,也有光怪陆离神奇万般充满咖啡味的洋龙门阵;有正经八百意味深沉庄重严肃的素龙门阵,也有嬉皮笑脸怪话连篇带点黄色的荤龙门阵”(林文询《成都人》)。不消说得,新闻时事自然也是龙门阵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时事从哪里知晓?一是电视,二是报纸。新闻时事既然为成都人所关心,则成都的报业也就当然兴旺发达。有人说,成都有三多:小吃店多时装店多报摊子多。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成都人好吃,则小吃店多;成都人爱美,则时装店多。至于报摊子多,则因为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很需要报纸来提供谈资。

     成都人确实是很爱看报的。成都街头报摊多、报栏多,成都的报社也多。大大小小各种日报周报、晚报晨报、机关报行业报,林林总总据说有数十家之多。成都人看报,又不拘本地外地,全国各地的老牌名报,在成都也都拥有自己的读者和市场。成都的报栏(包括各报社门前的报栏)也没有“地方主义”思想,一视同仁地将外地报纸和本地报纸一字儿展开,让成都人大过其报瘾。所以,每天一早,报栏前就总是围满了成都人。

     过完了报瘾,就该过嘴巴瘾,摆龙门阵 上哪里去摆最过瘾?当然是茶馆。因为在报栏前摆,时间有限;在家里面摆,听众有限;在单位上摆,影响工作倒在其次,不能尽兴才是问题。还是茶馆里好。茶馆是成都市民的“政协”,每个人都可以参政议政、发表高见的。(图三十九)高见发表完了,手边的一张报纸正好用

     来蒙脸,呼呼大睡。反正议论时事的目的是过嘴巴瘾,剩下的事情也就管不了那么多。可以说,北京人爱谈新闻时事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成都人爱谈新闻时事则是为了摆龙门阵。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世外桃源 横断山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