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中华儿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多图)


  共有100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中华儿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多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中华儿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多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4/6 18:22: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4.0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浙江德清蚕花庙会:重温江南民俗(多图)
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

2、流传了千百年的“轧蚕花” 久盛不衰(组图)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会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了“蚕气”。于是每年清明,四乡八方蚕农蚁拥含山,贴身背负着自己繁育的蚕种包...

3、用剪刀 剪出那份喜庆的精致(组图)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

4、王怀俊:工艺美术师 作品笔精墨妙 品位高雅
怀俊的童年是在陶瓷艺术的浓浓氛围中度过的。1963年,他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同年前往杭州中国美院深造,师从著名国画家周昌谷教授,专习中国人物画...

5、何浩庄:出身世家自幼爱瓷 历尽磨难书写官瓷人生(图)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官窑青瓷爱得深沉!”爱瓷如命的何浩庄,与官瓷的缘分仿佛是命中注定的...

6、从清明节看复兴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新时代意义中的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子孙对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清明扫墓祭祖,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7、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介绍
钟九闹漕、双合莲(崇阳县):流传于崇阳民间的长诗,《钟九闹漕》讲述的是农民秀才钟人杰揭竿起义,《双合莲》是一则爱情故事...

8、东莞粥缘何也申遗?


几十年前,东莞人是这样煮粥的:在前一天晚上9点,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把洗好的米倒进一个叫“龙罐”的器皿里,这是一个像大瓦罐一样的东西...

9、中华儿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多图)
2007年4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聚集在陕西黄陵桥山轩辕殿广场上,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9时50分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10、陕西民间工艺 驱邪避灾布老虎 (多图)
布老虎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玩具。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牛拉鼓


         “牛拉鼓”是民间社火中常见的一种大型鼓舞,在咸阳、户县等地广为流传。所用之大鼓高约120厘米,直径约140厘米。因鼓身较大,须用牛车拉运,鼓手要站在牛车上敲击,从而得名“牛拉鼓”。1986年夏,咸阳市文管会在考察旬邑县子午岭山区秦直道兵站遗址时,发现了一座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大王庙,大殿墙壁上仍保存着一幅反映古代群众击鼓敲铙欢迎军旅征战凯旋的大型壁画,生动的反映当时群众已用敲锣击鼓表现人们喜悦欢快的兴奋心情。清代路德在描写咸阳社火的词中写道:“平地雷声牛虎斗,万人海洋鱼龙突,听鼓铙,打出太平歌,歌佳节。”建国前,当地群众每年都自发成立“同乐会”,由会长出面挨家挨户筹集资金,组织社火活动。同乐会除组织牛拉鼓外,还组织彩旗队、狮子、旱船、竹马、高跷、梆绞舞,芯子等民间舞蹈,形成一个浩浩荡荡的社火队伍。正月十五上社火那天,全村人穿红戴绿,欣喜若狂,一大早就集合在广场整队出发表演,当队伍进入城镇时,吸引上万群众涌来观看,他们也舞得更欢了。建国后,当地群众仍保持正月十五闹社火的习俗,而逢各种节日或重大喜庆活动,也必敲牛拉鼓,以示庆贺。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鼓越来越大,牛车已被淘汰,改为用拖拉机或大卡车运载,更便于鼓手舞蹈技的发挥和对整个锣鼓队的指挥,

         牛拉鼓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充分反映三秦人民威武、豪放、质朴的性格。演出一般用两面大鼓、六面小鼓、六面小锣、四面大锣、四个螺号(或马号)、铙钹少则四五十副,多则二二百副。铙钹队员面向大鼓,翻铙时,百余副大铙同时高举,双手灵活翻腕亮铙,犹如无数金蝶飞舞,气势磅礴。

         牛拉鼓队的表演有行进和场地两种形式。行进表演时,百余副铙钹排成数十排,大锣小锣列在两侧,中间六面小鼓,四个螺号成一横排,最后两面大鼓,鼓手面向锣、铙、小鼓队员们,边击边舞。原地表演时,两面大鼓列在场后,小鼓、螺号,大锣依次排在大鼓前,百余副铙钹站成八字队形,小锣分别站在铙钹队前。此时,梆绞舞队可站中间,随牛拉鼓节奏,边敲边舞,以增强气氛。

         牛拉鼓表演时,鼓手身着白色中式对襟布衫,外套一件滚有白边的黑背心,黑裤、黑鞋,系深蓝色腰带,头包白毛巾,从左肩斜挎一条红绸带。双手各持长约50厘米的鼓槌,边敲边舞。动作具有“刚而不蛮,逸而不浮,稳而不沉,狂而不乱,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风格。

         “刚”是指舞者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在做“单劈槌”、“单劈单花”等动作时,晃手快,转身疾,溧亮的甩头动作,坚实的弓步亮相,都富有鲜明的造型美。

         “稳”是舞者动作的练达稳健。每个动律变化既细腻又丰满,有强烈的节奏感。动作有收有放,有张有弛,连接有序,层次分明。做“单抛槌”、“双抛槌”时,跳跃适度,稳抛稳接,稳中仍不失热烈欢乐的情绪,自然地表露出敦厚质朴的性格。

         “逸”是指动作英俊潇洒。舞者在动作的起伏转折中,运用腰、臂、手、腕、头、眼神,在千变万化的姿态中,形成了和谐自然的表演和威武飘逸的形象美。

         “狂”是指动作粗犷奔放。舞至高潮时,在挥槌的同一节奏里,百余副大铙高举过头,按节奏翻铙,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在做“双劈双槌”和腾空跃于鼓帮上的“金鸡独立”、“回头望月”等造型时,动作幅度大,跳如飞,站如松,很有股楞劲儿。     

         整个百余人的锣鼓队员,全由鼓手指挥,牛拉鼓敲的锣鼓谱,以广为流传的[什样锦]为主。其中分四个鼓头、四环花样、两个主调,鼓头有[三起三落]、[杀鼓头]、[单惊鸣]、[干鼓头]。敲时,每段可单独使用,也可连接敲击或穿插使用。四环花样有[单劈]、[单槌]、[单过桥]和[双铃)。两个主调包括[干鼓番]和[四季花)。表演时,鼓手可随意从鼓头中选一段做开场,然后转入四环花样中某一段。[干鼓番]用得最多,也是全曲的高潮。[四季花]特点是亮大锣与[干鼓番]形成鲜明的对比。

         牛拉鼓植根于民间,在生活中不断吸取营养。艺人们也为丰富、充实牛拉鼓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他们酷爱鼓舞艺术,老艺人郑明寿即使在与世长辞的时刻,也一定要儿子为他击鼓送终,儿子在院内挥泪击鼓,他在隆隆的鼓声中,感到自己的生命在鼓声中得到延续,才安详地合上了眼睛。由于牛拉鼓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具有关中秦人独特的风采和丰厚的神韵,深受人们的喜爱,多次参加省、市艺术节并获奖。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中华儿女丁亥年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多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