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每天关注!2007.02.09中国民俗民风文化遗产要闻!


  共有1096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每天关注!2007.02.09中国民俗民风文化遗产要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每天关注!2007.02.09中国民俗民风文化遗产要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2/9 18:39: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民俗民风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2.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北京崇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33个项目公布(组图)
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评审,最终33个项目入围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崇文区政府郑重承诺,将加大力度保护这些珍贵的“活文物”,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相应保护措施...

2、泰顺廊桥 演绎令人魂断千年遗梦(组图)
泰顺共有六座廊桥属于编梁式木拱桥型,它们是泗溪北涧桥、溪东桥、筱村文兴桥、洲岭三条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当然,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廊桥不可错过,比如双层木制平桥刘宅桥,单边开放如屋廊的东洋桥,石拱桥面上建三层楼阁的毓文桥...

3、咸阳沙河古桥遗址:车辚辚 马萧萧 孤独守望(图)
一座见证了“车辚辚,马萧萧”历史场景的大桥,一座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质结构桥梁,魏兴每周都要几次站在这里,出神地对视那一排排黑乎乎的倒竖木桩...

4、佛山木板年画 历史中走来的民间“万年红”(组图)
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之一,使用佛山著名特产“银珠”制成的红丹作底色,色彩强烈富丽,有“万年红”之称,可耐日晒雨淋而不变色...

5、小年:祭祀灶君的节日 从关东糖里找年味(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喜庆、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常用“欢欢喜喜过大年”来形容。春节是“大年”,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它是春节的开始,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伏笔,“小”字也预示着其热闹程度仅次于“大年”...

6、徽州文书:诉说一段真实的历史 抢救刻不容缓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徽州文书的大规模发现和确认,再现了古徽州民间的历史记忆,复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社会生活,它所记载的近800年历史中存在的许多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之事,为史学者拨开英雄史观...

7、丁亥春节特别策划之民俗篇:过了腊月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8、(对话录)温州学人邱国珍:中国人谁能不过春节
邱国珍毕竟是江西人,到她家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江西味特别的浓。客厅里摆着江西特产——景德镇瓷器,不仅有瓶、有盘、有罐、有缸,连凳子也是江西出产的。俗话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我问她,还吃辣椒吗?她说,不怎么吃了...

9、白庚胜:守望民间文化 因感恩而前进(图)
采访白庚胜是在中国文联大楼三层的书记处书记办公室,时间是在白庚胜匆匆吃过午饭之后。上午,他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是关于两个神童要办钢琴演奏会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和钢琴有什么联系?

10、大师王芝文 裸视书写小过蚂蚁的微书(组图)
1985年,20出头的王芝文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产生了习练微书的念头。一开始,他用纸练字,从纸到瓷、从大到小、从小到微,他静心修炼数年。1990年,他的首件微书艺术瓷品,14英寸陶瓷箭筒《古文选》在新加坡展出时...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春节风俗: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热点点击 
·回族婚俗 阿訇主持的伊斯兰婚礼[组图
·陕西面食 看了都会流口水的艺术
·承载千年风情神韵 秦腔:黄土地上的苦
·徐光春 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赞皇西街铁龙:古老村落的“狼图腾”
·泰顺廊桥 演绎令人魂断的千年遗梦[组
·大师王芝文 裸视书写小过蚂蚁的微书[
·全国10家媒体呼吁将除夕列入法定假日
·春晚 独特的民俗情结 中国社会变迁的
·陕西菜 一桌子硬可小吃 离不开馍馍(多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每天关注!2007.02.09中国民俗民风文化遗产要闻!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