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老前辈:
您好!您高看我了,您真是太谦虚了,我不敢接受您的请教,只能谈一我本人的见解:
首先本人认为现行农历的版本名称为《时宪历》,确实有些不合实宜了,原因是:《时宪历》早在1645年(农历乙酉鸡年)由清廷颁布的历法,它的前身是明末编写的《新法历》即《崇祯历书》中的内容,由日尔曼人汤若望删改103卷并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它的计算方法和理论都是来自西,并正式在民用历法上使用定气。但历法精神还是我国的,是上代版本即《大统历》(授时历)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还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但它采用的天文常数和理论都是当时1645年的,所以受天文常数准确性(精度)和当时理论的局限,所以用时间一长还是引起误差变得越来越大。
乾隆七年(1742)年重修,以雍正元年(癸卯,1723)为元,用牛顿的数据做岁实来修订,叫《癸卯元历》,它使开普勒三大定律等当时天文先进天文理论和定律计算,还采用1742年时天文常数(如光行差常数等),所以具有较高的精度。以后还有若干小修改,都是为了提高它的精度,并使用改进时的先进天文理论计算,从清乾隆帝开始,每个皇帝纪位时都向后推算200年;
1909年清宣统元年推算的《宣统200年时宪书》中就有很多因为天文常数误差及当时理论上局限的所以几处都是错误的;1934紫金山天文台成立后,为了各方式的需要,所重新用当时最新的理论和天文常数重新编算了万年历谱,和清《宣统200年时宪书》的很多不准确之处和错误之处,并采用东经120度时间(以前采用东经116度时间即北京本地时间。
我国1949年建国后农历又被紫金山天文台编算了多次,均以《中国天文年历》的数据为准;2000年紫金山天文台又以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常数和最新理论编算了一次,这次采用以2000.0为历元计算的。
在国外,还有人用美国宇航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据(载人航天和美国几次探火星的数据)和理论(主要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来计算农历。
所以现行农历的计算是采用现代天文学和航天的最新成果计算而成的,它是最典型的实际行星轨道改进(计算)的结果。
现行农历,由于使定朔定气,只规定一些最基本历法内容,年月日都由实际地球和月球的轨道而定,但并没有规定它的算法,它的算法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农历采用定冬至的前一个定朔日和下一年定冬至前一个定朔日决定年长,并由定中气决定月序,由定朔决定日序,年长为13个月的,以定冬至后的第一个无定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由于定朔和定气都是由天文学上的角度定义的,所以农历的平均历年就是回归年,平均历月就是朔望月。
农历的阴历成份历日和回历(太阴历性质)对比朔望月,农历的阴历成份是最准确的,农历的阳历成份节气和公历(太阳历性质)对比农历的阳历成份节气是最准确的,和希腊历及中国以前的阴阳合历相比,农历的历年历月排布是最准确的,最具有天文性的。
所以把农历的版本名称再叫《时宪历》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它已经不再是清代的那个《时宪历》了,它会在随着天文学和人类探索太空和登月活动的深入会更精确的。
故本人想给现行农历起一个新的版本名称,这主要是以后研讨时用。初步拟定几个备选名:《紫金历》,《与时历》,《东方历》,《新世纪历》等,与众前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