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D-2改历渊源——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及其启示


  共有1611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D-2改历渊源——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及其启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历改委西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311 积分:82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30 8:41:00
D-2改历渊源——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及其启示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20 8:58:00


陕西省老科协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 章潜五


`````公历每年1、3、5、7、8、10、12月固定为31日,4、6、9、11月固定为30日,仅2月的日数稍有变化,平年28日,闰年29日。公历的置闰法则简单易记,“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而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是闰年。其余都是平年”。公历采取连续七日周制,因此利用七日周和“四年一闰”的重复规律,即可从已知某年月日的星期,迅速推算出其它年月日是星期几。


``````人们常用的历书和历表,都只给出一堆冗繁的数据,没有指明其重复规律,致使众人只能依赖它。天文历学源远流长,授时指导生产和生活,开发历法数据的规律性,可获广泛的社会效益。当代科学技术十分昌盛,但却仍在使用繁琐的旧历,今已跨入新千年新世纪,亟需共力创新历法文明。十年前,笔者试制出千年旋转历卡,编制出公历万年历表,组成陕西历法改革研究会。今撰本文介绍用历方法的改革,盼求促进此项造福
人类工程。
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
``````人们常用的是各月的月历表,例如表1为2001年的1月份月历表。由日期数与星期数的关系可知,各个日期数被7除后的余数恰为该天的星期数(0表示星期日)。倘若某月的历表不从星期一开始,例如该年2月份历表是从星期四开始的,则只需各个日期数都加上3,即可仿上用“除七取余法”推算星期,因此这个数值3就是2月份的密码数,而1月份的密码数则为0。由于公历各月的日数固定和星期的连续性,因而不难获知2001年12个月的密码数,它们依照月序排列为: 0 3 3  6 1 4  6 2 5  0 3 5 。这12 个有序的密码数就能简明地代表2001年的年历表,运用“除七取余法”,即可迅速心算出该年内的任何月日是星期几。例如问该年7月1日是星期几?因为7月份密码数为6,
加上日期数1,得和数为7,被7除后的余数为0,故知该天是星期日。

表1  公历2001年1月份月历表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继续采用上述方法,不难推算出2002、2003年及其以后各年的12个月历密码数,并可向前推算出2000、1999年及其以前各年的12个月历密码数。表2为1900-2099年的月历密码表,表中已用置闰规则判明了该年是平年或闰年,这张简表已能足够在当代使用。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继续向前推算至公历(格里历)的始用年份1582年,并可向后推算。使用年份扩展之后的月历密码表,其月历密码部分不会改变,只是两边增加一些使用年份(今略)。笔者在此称它为万年历表,并非赞成永久使用它,相反希望尽早废弃这张密码表,以求改用无需密码的中华科学历。

`````````````````````表2 公历的月历密码表
平年 ```19 · · 年 `` ````20 · · 年```````````````````````````月 历 密 码
或 ``````23 · · 年 ```````24 · · 年 ```````````````````````````````(月)
闰年```` 27 · · 年 ```````28 · · 年 ``````1``2``3``4``5``6````7``8``9``10``11``12
````````
平年  01 29 57 85  — 13 41 69 97 ```1``4``4``0``2``5`````0``3``6``1```4```6
平年  02 30 58 86  — 14 42 70 98 ```2``5`` 5``1` 3` 6 ````1``4`` 0``2```5 ``0
平年  03 31 59 87  — 15 43 71 99 ```3``6```6``2``4 `0 ````2``5```1``3```6```1
闰年  04 32 60 88  — 16 44 72 — ```4`` 0 ``1``4``6 `2 ````4``0 ``3 ``5```1 ``3
`````````
平年  05 33 61 89  — 17 45 73 — ```6``2``2```5``0``3 ````5``1``4```6`` 2`` 4
平年  06 34 62 90  — 18 46 74 — ```0`` 3``3 ``6` 1``4`````6``2``5 ``0 ``3`` 5
平年  07 35 63 91  — 19 47 75 — ```1``4```4```0``2``5````0`` 3`` 6` 1`` 4`` 6
闰年  08 36 64 92  — 20 48 76 — ````2``5```6 ``2 `4``0 ````2``5 ``1``3 ``6```1
`````````
平年  09 37 65 93  — 21 49 77 — ````4`` 0 ``0`` 3 ``5``1 ```3```6``2``4`` 0`` 2
平年  10 38 66 94  — 22 50 78 — ````5`` 1`` 1```4 ``6``2 ```4```0``3`` 5``1`` 3
平年  11 39 67 95  — 23 51 79 —````6```2```2 ``5`` 0``3``` `5`` 1 `4``6`` 2``4
闰年  12 40 68 96  — 24 52 80 — ````0`` 3```4`` 0`` 2``5 ````0 ``3``6``1``4`` 6
````````
平年  13 41 69 97  — 25 53 81 — ````2`` 5```5``1` `3 ``6 ````1`` 4``0`` 2` 5`` 0
平年  14 42 70 98  — 26 54 82 — ````3`` 6```6```2``4`` 0```` 2`` 5``1`` 3`` 6``1
平年  15 43 71 99  — 27 55 83 — ````4`` 0```0`` 3`` 5```1 ````3``6```2``4```0```2
闰年  16 44 72 —  00 28 56 84 —`````5```1 ``2 ``5`` 0`` 3```` 5`` 1 ``4``6`` 2`` 4
```````
平年  17 45 73 —  01 29 57 85 — `````0`` 3 ``3 ``6`` 1```4 ````6`` 2`` 5 ``0`` 3`` 5
平年  18 46 74 —  02 30 58 86 — `````1```4```4`` 0 ``2 ``5`````0 ``3```6`` 1`` 4`` 6
平年  19 47 75 —  03 31 59 87 — `````2 ```5```5`` 1``3```6```` 1```4```0`` 2 ``5 ``0
闰年  20 48 76 —  04 32 60 88 — `````3```6``` 0 ``3`` 5`` 1 ````3`` 6```2 ``4`` 0`` 2
````````
平年  21 49 77 —  05 33 61 89 — ``````5```1```1```4 ``6 ``2```` 4`` 0`` 3`` 5`` 1`` 3
平年  22 50 78 —  06 34 62 90 — ``````6``` 2```2`` 5`` 0`` 3```` 5```1`` 4`` 6```2`` 4


平年  23 51 79 00  07 35 63 91 —```````0```3 ``3 ``6```1 ``4 ````6`` 2`` 5```0`` 3`` 5
闰年  24 52 80 —  08 36 64 92 —`````` 1 ```4 ``5 ``1 ``3 ``6`````1`` 4`` 0 ``2`` 5`` 0
````````
平年  25 53 81 —  09 37 65 93 — ```````3 ``6```6`` 2`` 4`` 0 `````2`` 5`` 1`` 3`` 6`` 1
平年  26 54 82 —  10 38 66 94 — ```````4`` 0```0`` 3`` 5`` 1````` 3 ``6 ``2`` 4`` 0``` 2
平年  27 55 83 —  11 39 67 95 — ```````5```1```1`` 4```6`` 2````` 4 ``0`` 3```5`` 1`` 3
闰年  28 56 84 —  12 40 68 96 —````````6 ``2`` `3`` 6`` 1`` 4````` 6 ``2```5`` 0`` 3`` 5
————————————————————————————————————


``````只需依序记住当年的12个月历密码数,把日期数与该月的密码数之和,用“除7取余法”即可迅速心算出星期(余数为0,表示星期日)。


``````若每年12个月历密码数相同,则表示这些年份的年历表相同。由此可知,公历年历表具有重复使用特性。由表可知,公历年历表共有14种,每隔28年的年历表相同,平年则每隔6年或者11年就会相同。


``````此表表明,为求历法科学简明,彻底的改革办法是废除不科学的连续七日星期制,改用五日周制的中华科学历,月历密码数可从336个降为0。如果仍然采用七日周但不连续,则应选用月历密码数最少的改历方案,本研究会提出的新四季历方案就只有三个密码(每季三个月依序为6、2 、4)。

``````````````````````````公历万年历表的启示
```````1、表2主要用来速算星期几,并可速知某年是否闰年。如此小小的一张月历密码表,竟能等价于两本百年历书。若经扩展使用年份之后,更能等价于几十本百年历书,可见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此表富含科学规律和历法智趣,利于增长智慧才干,可以促进成才立业,其社会效益尤其显然。利用此表可作神奇的测算星期,只要记住某年的12个月历密码数,再利用年数的差值和每年的余日(每年52周余1日,闰年再增加1日),即可迅速心算出其他年月日是星期几。这种心算连幼童也能掌握,从而可以启迪聪明才智,扩展视野情趣,探寻数据规律,培养科学方法。历书历表起着“教师”作用,它应该教人掌握规律性,而不宜传播繁琐哲学。由上可知,历书历表的编制亟待改革创新,历法科学亟需大力普及,历法改革亟待共力研讨,为此笔者编著了小册子《智寿历卡(1900-3099)》(陕新出批1995年第020号,赠给人大代表和专家参阅,开始呼吁共力改革历法)。


```````2、由表2可以看出公历具有下列特性:
`````(1)年距为28年的两年,其全年的月历密码数相同,也即这两年的公历年历表相同;````(2)如果是平年,则年距为6年或者11年就也会全年的月历密码数相同。
这些特性表明:公历不同于我国的夏历,其年历表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例如2001年的年历表,可以在2007、2018、2029等等年份重复使用。然而遗憾的社会现象是:一幅幅精美印刷的公历挂历,当年被主人视为珍宝,但年后即被当作废物。其实,公历年历表虽然每年变化,但由表2可知它只有2×7=14种,明白公历能够重复使用之后,精美的旧挂历即可变“废”为宝。

```````3、表2是由月历代码表转化而成,笔者首先制成的是千年旋转历卡,它是两张纸卡作相对旋转,以使某一月历表呈现于扇形窗孔内。公历有4种不同日数的月份(31日,30日,29日,28日),每种月份有7种不同的星期起点,因此月历表共有4×7=28种。可用两位数的月历代码加以区分,其十位数的1、2、3、4分别代表不同日数的4种月份,个位数的1、2、3、4、5、6、7分别代表7种不同的星期起点。因此只需编制一张月历代码表,用两位数月历代码来定位选取月历表。这种千年旋转历卡形象直观,查历简便又迅速,具有智趣和长寿的特性,因而取名为“智寿历卡”。这种历卡可以做成各种形式,例如挂历、台历、书签、贺年片,用它可以免作历日心算,并能用来检验心算结果。若与历书、电子台历比赛查历,结果将是心算和历卡获胜,它不仅测算星期最快,而且测算范围非常宽广,历书与电子台历无法胜及。


```````4、表2的最大启发是公历应该改革!月历密码数多达12×28=336个,这就暴露出公历的严重缺点,针治此病即可获得新历方案。究其病因是连续七日周制不合理和大小月编排不科学,致使日期与星期没有固定关系,从而每年的节假日发生移变,频繁调休造成社会困扰。一年 365日,一月30日,24节气的间距约为15日 ,它们都无法被7整除,然而却能被5除尽,可见理想方案是采用五日周制,各月宜取均匀的30日,只有6月份由于夏季长而冬季短,增加一周而为35日(闰年则有36日,但可特定它为星期日休息)。
采用这种科学历(既为中华历,更可挑战公历而成为世界历)方案后,月历表可从28种降为只有2种(形式仅为1种,闰年在独大月续加一日),年历表可从14种降为2种(形式仅为1种,闰年在独大月续加第36日)。这时改用“除五取余法”测算星期,各月的密码数皆为0,也即全然无需月历密码表了。改革创新后的这种历法,日期与星期具有固定关系,历表十分简单易记,测算星期易如反掌。至于公历还有岁首不正的缺点,建议改用立春日作为岁首,以使月日数据切合天文季节,每月1日和16日恰为两个节气的近似日期,因而也就无需另外编制节气历表了。上述两种中华科学历的结构和性能,已在《中华科学历方案》中阐明(本研究会刊物《历改信息》第18期,2004年6月29日)。


(说明:表2先后载于《智寿历卡(1900-3099)》(1995-01)和《历法改革研究文集》(1998-10)、《西安历法改革研究座谈会文集》(2002-10)。此文曾于2004年贴于强国社区等论坛)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D-2改历渊源——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及其启示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