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5/12/3 16:36: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icesnow在2015-11-27 12:22:00的发言:
跟进:2015年的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于今天结束,会上对废止闰秒问题争得厉害,延迟到2023年再做决定。

你的意思,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争论8年了。哈哈。不过,我还是相信8年后不会有什么改变。闰秒还会继续下去的。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5/11/27 12:22:00)
--  作者:icesnow
--  回复:(浪-淘-沙)以下是引用icesnow在2013-2-23 23:...
跟进:2015年的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于今天结束,会上对废止闰秒问题争得厉害,延迟到2023年再做决定。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31 15:09:00)
--  作者:宇谦
--  
我个人是反对废除闰秒的,闰秒对于一般人的生活基本上不会造成影响,只要授时机构调整就可以了。一秒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忽略。但是闰秒就可以保证协调世界时最大限度的接近于世界时,让二者误差小于0.9秒钟。对于历法编算来说更是没有影响,因为农历本身就是天文年历性质的定历。现今以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为准。
反观如果闰小时,对于一般人的生活就影响太大了,试想一下某一日有二十五或只有二十三小时,一般人会如何觉得无所适从,颠覆了早已习惯的常识,还有计时器对于那第二十五个小时将如何显示呢。闰分钟倒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分钟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执行闰分钟的成本授时机构要付出的比闰秒可要多很多……要保证那一分钟所有精密的系统正常运转,比保持一秒钟可复杂的多。回到这个贴子的主题,最终结果还要看当年的《中国天文年历》因为那才是最终的权威数据。西元2057年农历九月初一日朔在西历9月28日或者9月29日最终还得以《中国天文年历》为准来确定。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24 15:24: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icesnow在2013-3-22 18:48:00的发言:
即使不取消闰秒,还有ΔT的不规则变化(历算误差的主要来源),说不定40多年后的实际ΔT并没有我们现在估算的那么大呢

就冲这一点,目前的历谱推算都不能当作未来的正式版本。正版的一定要到2056年年底才会发布。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22 18:48:00)
--  作者:icesnow
--  
即使不取消闰秒,还有ΔT的不规则变化(历算误差的主要来源),说不定40多年后的实际ΔT并没有我们现在估算的那么大呢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7 17:42: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ddjhnshdx在2013-3-6 21:56:00的发言:

我建议取消闰秒制度,实行闰小时制度,使历书时与原子时的差距始终保持在-30分钟到+30分钟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几年又闰一次“秒”的繁琐问题。

闰小时似乎显得有点慢一拍的感觉。 按目前的趋势,每年至多是半秒钟。如果采用正负半小时一闰,那么可能要3000年才调一次,实际上就是说近期都不用调了。 如果嫌闰秒调得太频繁了。可以用闰分制吧。三、五十年调一次手表,应当还算可以接受的。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6 21:59:00)
--  作者:ddjhnshdx
--  
如果历书时与原子时相差太远,以后的所谓“时间观念”就没有多大意义。比如说,地方平时12点,现在的人都知道表示中午。如果这两种时间系统相差太远,12点代表什么意义呢?那么这个12就成为一个永远枯燥无味的数字了。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6 21:56:00)
--  作者:ddjhnshdx
--  

我建议取消闰秒制度,实行闰小时制度,使历书时与原子时的差距始终保持在-30分钟到+30分钟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几年又闰一次“秒”的繁琐问题。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6 10:54:00)
--  作者:浪-淘-沙
--  

回复问天客朋友

 

朋友提到的1901-2100时段的《大众万年历》,里面的节气、朔等日期,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权威。尽管编算者也是紫台的工作人员,但那本书只是参考书而已。

 

每年一版的《中国天文年历》,才能当作标准。

 

再者,每个编算者,都说自己的算法是按最新的方法来计算的。但为何各自计算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或许与各人对计算值的取整问题看法不一致有关。

 

9.999999算作10呢?还是算作9?可能编算者会有不同的意见。

 

不过,在计时这个角度讲,我不赞成“四舍五入”。只能截去尾数。

 

我还是比较相信《寿星天文历》与《日梭万年历》(新的网络版)的计算结果,“朔”安排在2057年9月28日,应当无大碍。

 

当然了。如果问天客朋友觉得“朔”安排在2057年的9月29日,那也没什么。毕竟那是未来的历谱问题。没有发生的历谱,说不定真的会有变数呢。

我们可以等待40多年,看看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子吧。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3/3/6 10:38:00)
--  作者:浪-淘-沙
--  
即然浪兄说历谱是紫台所定,那么为何不直接把紫台早已推算好的历书《大众万年历》1901—2100年第三版,第四版,拿出来回答,因为本历书编者在书中言道,本书采用计算太阳月亮位置的最新方法,重新推算了合朔和交节时刻,和唐汉良的《通用百年历》1921—2060年都是2057年9月29日朔,于果非要等到2057年看看那本天文年历的话,我觉的就成了迟到的新闻了,那还要这所谓高精度的《寿星天文历》干什么呢?

历谱是每年都编一本新的。

没必要现在就把几十年后的历谱编出来卖啊。

 

另外一个就是误差问题。本来误差只有1秒而已。

但如果把计时单位限制为“日”,就会因为1秒的误差,而给人带来一“日”的误差。

到时候“朔”安排在哪一天,还是由“紫台”出版《中国天文年历》时再定吧。

 

至于《寿星天文历》的作用,并不是为了印制“民用历谱”。

而是为了让天文爱好者有个相对精度较高的参照物。

 

还有,朔在哪天(以“日”为单位计时),并不影响我们使用《寿星天文历》啊。

因为,我们要观测“朔”这个天象,都在从9月28日的23点多一直持续到9月29日的1点。

喜欢搞天文的朋友,大多是夜猫子,理论上讲,半夜前后,是观星的最佳时刻。因为这段时间,太阳的高度角最低(正好在脚底下),天空最黑暗,能看到的暗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