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2 21:30:00)
--  作者:txwdx
--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12-2-1 22:10:00的发言:

就是一个称呼啊,个别朋友似乎太敏感了。

 

我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二套历法同时在用。平常用得更多的,确实是“农历”。不过老家把它叫做“阴历或古历”。

几十年过去,在我的老家(浙江台州),农历还是很有市场的。

平常赶集的日子,都是用农历的。比如初一是哪个镇集市,初二又是哪个村镇集市等等。

根本不用“公历”的。

 

说实话,“农历”确实是“农民”用得多一些,定名为“农”历,有何不可啊。

 

至于农历与农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引进了公历之后,抛弃农历,也确实不影响农业生产的。

假如“春分”那一天,是某地“播种”的日子。那么换成“公历3月21日”,至多有一、二天的偏差(也可能不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根本没什么影响的。

基本不用公历的人,农业生产照样也没拉下。
用什么历法,其实基本上是等效的。
毕竟,历法只是历法,并不能取代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天气预报等,也不是百科全书。
说白了,历法只不过是人们沟通的一个媒介,人们透过历法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述某个具体时间。仅此而已。

一个惯用农历的地区,你在生产经营活动、公共行为中使用公历就吃不开,因为你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共行为的时间节点搞得别人云里雾里。
反过来也一样。
回想一下前一段时间,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稍微传统一点的地区的人们都会发现,在这些天里,没有公历不紧要,没农历倒真是大件事——说的好多话别人听不懂。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天气预表为什么都要同时说一下农历,就是因为中国的汉语地区人们的习惯是多样的,纯公历或是纯农历都会给一部分人造成困扰。
改历(指的是较大幅度的改历),其实就是要老百姓改习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汉族地区来讲,会出现三历长期共存的情况。其实是折腾老百姓,给改历者贴金。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22:10: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txwdx在2012-2-1 19:06:00的发言:
将中国传统历法称呼为“农历”,并无不妥。
反倒是斤斤计较的人,自己潜意识里瞧不起这个“农”吧。
个人认为,“农历”是该历法在继“时宪历”之后一个新的名字/版本
本朝太祖时代就称为农历了,而本朝太祖时代“农”的地位并不低吧,至少比你我这些臭老九高不少。

就是一个称呼啊,个别朋友似乎太敏感了。

 

我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二套历法同时在用。平常用得更多的,确实是“农历”。不过老家把它叫做“阴历或古历”。

几十年过去,在我的老家(浙江台州),农历还是很有市场的。

平常赶集的日子,都是用农历的。比如初一是哪个镇集市,初二又是哪个村镇集市等等。

根本不用“公历”的。

 

说实话,“农历”确实是“农民”用得多一些,定名为“农”历,有何不可啊。

 

至于农历与农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引进了公历之后,抛弃农历,也确实不影响农业生产的。

假如“春分”那一天,是某地“播种”的日子。那么换成“公历3月21日”,至多有一、二天的偏差(也可能不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根本没什么影响的。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19:06:00)
--  作者:txwdx
--  
将中国传统历法称呼为“农历”,并无不妥。

反倒是斤斤计较的人,自己潜意识里瞧不起这个“农”吧。


个人认为,“农历”是该历法在继“时宪历”之后一个新的名字/版本


本朝太祖时代就称为农历了,而本朝太祖时代“农”的地位并不低吧,至少比你我这些臭老九高不少。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19:04:00)
--  作者:txwdx
--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12-2-1 16:47:00的发言:

其实不必给我们的老祖宗脸上贴金的。更不要故意贬低它国文明。

 

现代公历(格历)的原型在公元前46年就已经完成了。那时用的4年一闰。后来发现精度不够,才修正为400年97闰(那是公元1582年了。)

那么是否公元前46年之前,其它国家就没有历法了呢?当然不是了。

 

建议去翻阅一下世界古代史,看看几大文明发源地的文明程度,到底比中国古代文明是高呢?还是低?是早呢?还是迟?

这话说得比较中立。
我们应该说农历是世界文化成果之一,因此和其他文化成果一样弥足珍贵。
正因为如此,个人认为不妨站在“世界文化成果”的角度上看问题。既然是中国人贡献给全世界的文化成果,就没有必要增加一些“中国专有元素”在里面。正鉴于此,所以我并不赞同使用“黄帝纪年”,也不赞同任何其他中国专有时间点纪年法。
反过来,简单一点、纯粹一点,直接以当前农历诞生点或是连续纪年法令点,作为纪年起点。
不给任何人留下口实。
将心比心。很多人对耶稣纪年说出很多不是,外国人为什么要接受一个中华领袖?
也许一个本身对中国农历感兴趣的人,就仅仅因为一个年号而对农历产生异样的感觉,那么对农历来讲,岂不是得不偿失?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16:47: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huaxiali在2012-2-1 5:36:00的发言:
呵呵。4710年前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西方人正在进化线上苦苦的挣扎着,为摆脱类人猿的身体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嗨,我又不明白了,西方教会几百年前才编攥的两千年的纪年,他怎么就成了“公历元年”?

其实不必给我们的老祖宗脸上贴金的。更不要故意贬低它国文明。

 

现代公历(格历)的原型在公元前46年就已经完成了。那时用的4年一闰。后来发现精度不够,才修正为400年97闰(那是公元1582年了。)

那么是否公元前46年之前,其它国家就没有历法了呢?当然不是了。

 

建议去翻阅一下世界古代史,看看几大文明发源地的文明程度,到底比中国古代文明是高呢?还是低?是早呢?还是迟?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5:36:00)
--  作者:huaxiali
--  
呵呵。4710年前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西方人正在进化线上苦苦的挣扎着,为摆脱类人猿的身体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嗨,我又不明白了,西方教会几百年前才编攥的两千年的纪年,他怎么就成了“公历元年”?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5:22:00)
--  作者:huaxiali
--  
老兄高见。“虚岁”是指“公历元年”,既为“洋历”,对于华夏人而言只是个笑话。称黄历作“阴历”是个误导、谬误。其实,黄历才是真正的、为人类所共同使用的“公历”。而西方教会的“公历元年”,亦是仿照黄历编制的,且并不精确。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5:14:00)
--  作者:huaxiali
--  
计算黄历时请不要套用“公历元年”,时间偏差少则几百年,多则上万年。其实这不应该是偏差,应是误导。我们都知道,西方教会是在几百年前为教徒编制的纪年,且把时间前推了一千多年。这样的“公历元年”能有多大的价值?黄历之所以没有起始时间点,就是因为古华夏人认为“时间无限”。所以,智慧的华夏人以某一天体运行的周期为一个时间循环点,即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在这里可以看出,东、西方人类对于科学态度的巨大差别。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2/1 4:52:00)
--  作者:huaxiali
--  
“农历”的称呼很荒唐

楼主的问题不难解释。在1949年以前的历朝每个朝廷都有自己的纪年,同时又有黄历作为通用纪年,尊黄历为“公历”。1949年我朝诞生后便使用西方教会的纪年为“公历”,别有用心的虐称黄历为“农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统治者是在西方经过特训后被派遣回来的,是为了斯大林的利益而存在的。而西方是教会文化,斯大林们代表的是西方教会在世俗界政治派别的利益。我朝的先驱是在斯大林的特训班受训的,并被派遣回国从事颠覆活动,包括传统文化的、传统理念道德的等等,并在主政后进行全面的、去本土传统的西方宗教式的教育。我们几十年的教科书和被斯大林拿走的一百多万的北蒙土地等既是铁证。

因此,我朝主政后便采用了西方教历为“公历”,贬黄历为“农历”。而孙文创建的政府仍然采用历朝的纪年习惯。这就是我朝与前朝纪年的根本区别。

我们都知道,黄历的二十四节气只是反映地球在不同的太阳角度的气温变化,且在编制二十四节气时人类并未形成“农业”。所以,黄历并非为农业编制的,而是关乎人类活动的最原始的科技工程。黄历充分反映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人民对于天体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应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所以,称黄历为“农历”是荒唐的。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2/1/28 20:56:00)
--  作者:txwdx
--  回复:(春光)黄帝纪元,提出农历的数字式积累纪年还...
其实,农历相对于公历还有一个优点.

那就是农历相对于公历更纯粹,任何日期就只是日期,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年月日均没有。

添加黄帝纪年,就是准备抛弃这一优点,并不是什么好的方向。


黄帝纪年,诞生于民国诞生之前,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倡导民族主义精神。

而,这个事情和当年的很多事情一样,并不合适。

中国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兼容并蓄,也就是平衡,或者说是和谐。

过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过度强调黄帝纪年,其实是加速农历的消亡。

即使是流水纪年,个人认为,也应该从农历规则奠定之时——太初元年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