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20 16:52:00)
--  作者:浪-淘-沙
--  

 

上述是我按平气算法(数据由《寿星天文历》查得),按沈括的“十二气历”思想,排出宋神宗在位期间的几年“十二气历”历谱。

从历谱可以看出,大小月并非沈括所说的相间。

有的年份可能有二次相连的小月。

有的年份虽然也有小月相连,但这一年却是“闰年”,即年长为366天。

而沈括的期望是出现小月相连的年份,年长是365天。

且每年的同一气(月),可能是大月,也可能是小月。即每年的相同月份的天数都不固定的。

即十二气历历谱也并不规律。普通人还是无法简单推算出历谱的。

这个比当年的“儒略历”似乎没什么优势,毕竟儒历每年的相同月份的天数是固定的(2月除外)。

 

这也说明,沈括的十二气历,确实没什么大的优势。

这也不能怪沈括,因为他本人确实不懂历算,并没实际排出十二气历历谱。他的历谱是靠卫朴帮他推算的。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20 16:51:00)
--  作者:浪-淘-沙
--  











































































































































 1075年1076年1077年1078年1079年1080年1081年
 1月30日1月31日1月30日1月30日1月30日1月30日1月30日
立春(一)31303030313130
惊蛰(二)30303131303031
清明(三)31313030313130
立夏(四)30303131303030
芒种(五)30313030303131
小暑(六)31303031313030
立秋(七)30313130303131
白露(八)31303031313030
寒露(九)30303130303031
立冬(十)31313030313130
大雪(十一)30303131303031
小寒(十二)31313030303130
总天数366365365365365366365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20 15:57:00)
--  作者:浪-淘-沙
--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08-12-23 16:57:00的发言:

转贴百度的有关十二气历讨论.

http://tieba.baidu.com/f?kz=153372522我们是否应当用沈括的“十二气历”取代先行历法?

其中21楼,31楼的回复是我贴上的.

总的来说,十二气历还不如现行公历(若对现行公历进行改革就更好了),至少现行公历每月的时间是固定的,与回归年之间的误差也不是很大.

而十二气历仅仅是保持与回归年的长度一致(现行农历也能保证这个结果的),其它的每月的长短不尽相同,每年同一个月的长度都不完全一样(就像农历的月长度一样,要推算的),也是靠推算的(节气的交节时刻是天定的,不是人定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认为缺点比较多,十二气历最好也与时俱进,进行修正一下.不知有哪位愿意去编算十二气历?

lxzh67朋友请仔细对比一下,如果真的有“十二气历”,是否真的能做到规律化的历谱?

 

沈括的思想是希望搞出一个规律化的历谱出来,即大小月(气)相间,一大一小,很有规律。

实际上呢?

就算按沈括生活的宋朝的平气算法,最后排出来的历谱也根本无法做到规律化,远远达不到沈括的愿望。

 

我已经用平气算法排过历谱,十二气每个月的大小也不是固定的,这一点还真的比不上当时其它国家通用的儒略历(当时的“公历”)。

儒历,每年1、3、5、7、8、10、12月份都是大月。

 

十二气历的却无法保证这种规律性。那么十二气历的优势在哪?

lxzh67朋友说说看?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20 15:06:00)
--  作者:lxzh67
--  
谢谢30楼“浪-淘-沙”版主的回复!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18 21:13:00)
--  作者:浪-淘-沙
--  

沈括的“历法”思想仅仅是理论上的,历史上,沈括也没有真正把他的“十二气历”的历谱排出来。

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估计29楼的lxzh67朋友根本想不到:

沈括本人并不精通历算,即他本人根本算不出来某天的某时某刻,是日月合朔的时刻。

他任司天监期间,历算的工作其实是靠一位民间科学家(已经双目失明)----卫朴----的帮助,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

 

“卫朴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被推荐入司天监主持修订《奉元历》。于熙宁八年成历并颁行,施行达18年。”

 

*******************

 

世上很多事似乎都有点戏剧化,不精通历算的“高人”,却往往喜欢搞一些“新”的历法出来。或许以此为标榜自己与众不同吧。

古代如此,现在也一样有很多高人朋友喜欢搞出一套套“新”的历法,有阳历的,有阴历的,有阴阳历的,很多很多。

 

农历的历算确实难度相当高。

就算是沈括时代,以平气平朔制历,但若要真正做到“初一不见月”(即准确计算出朔日),也不是件易事。沈括以为把“朔、望”等天象标注到他的十二气历就完事了,关键的是这个“朔”“望”如何计算啊?沈括自己搞不定啊。

 

农历的“气”也是个难事。不管是平气还是定气,冬至(夏至)日就是一年当中太阳影子最长(最短)的日子。春分(秋分)是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这二至二分日,沈括本人估计也难以准确测定吧。

如果民用历谱与实测的天象相差较大,那么就是历算的误差了。这个,估计沈括本人也是难以把握的。

 

沈括靠盲人科学家--卫朴--帮助历算,至少有一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盲人无法观天象。而古代的天文历法很注重实际应用的。历算也要经常用实测的天象数据来验证的。这一点,卫朴是帮不上忙了。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2/12 17:04:00)
--  作者:lxzh67
--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08-12-23 15:44:00的发言:

楼主从哪引来的这些资料?


有一点我可以判定,十二气历是不合理的.(我第一次看梦溪笔谈时,发现有十二气历,以为很高明,就自己拿历书来算(反正别人编好的日历,节气所标的日期应当不会错的.算了后发现与沈括的想法相差很多.所以觉得十二气历不好用.)


原因是沈括不太清楚每个气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在变化的.在目前(沈括那个时代也一样),夏天的气之间间隔长,冬天的气之间间隔短.


沈括以为以节气(立春,惊蛰,清明......)为每月的月首就可以保证每月的长度基本一致了.实际上,我已经推算过,在冬天,月的长度在29天的样子(极端时可能会出28天的短月).在夏天,月的长度在31天(极端时可能会出现32天的长月).


这样子,月的长短差在2天到3天,估计没多少愿意使用这种历法的.并且冬天是小月相连(29天的小月),夏天时是大月相连(31天的大月),也与沈括的大小月相间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所以沈括当年的十二气历没有推行成功也不见得是坏事.


毕竟沈括在当时只算是杂学家(或者叫做博学家),对天文历算的知识没有当年的历算家们(他们才是真正编算历书的天文学家)来得高明.



大家都知道,制历使用定气是清代开始使用的时宪历,明代及以前使用的是平气,沈括所在的北宋,每个气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沈括也说到每月只30天和31天两种,并没有28、29、32的情况,单就这一点说来,沈括所设想的十二气历也是比较工整的,比现行公历工整。他还说到把月相注上,如朔、望等,也并非置月亮于不顾,所以直到现在仍很让人称道。从某种程度上讲,十二气历以节气定月初,月相旁注;现在的日历是以朔为月初,节气旁注。只是着重点不同。然而传统历均以日月相会为月始,十二气历与其格格不入,才没有行用,大概他也没有制定出历法来,只是一种提议和设想。我们不能以定气的现代眼光去审视十二气历。然而沈括对太阳视运动的不均性是发现了的,“日百刻有余有不足”,他对岁差也是知道的,我们现代的不关注天文历法的普通人是不清楚这些的。
  再者,历法发展到定气定朔,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现在行用十二气历也就出现象“浪-淘-沙”所说的那种“每个气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在变化”的情况了,十二气历也没有优越性了。
  我很少发帖,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各位朋友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2 22:35:30编辑过]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10/1/28 11:25:00)
--  作者:冯守卫
--  
网上搜得这个帖子,先顶上备看。初步乱想,这种历如何以日做基本单元,年月如何透明规律?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8/12/26 21:44:00)
--  作者:春光
--  
浪-淘-沙兄对十二气历评的很中肯,其实中国的八字就是一个十二气历。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8/12/25 16:52:00)
--  作者:秦汉昌
--  
很好,希望周书先同志能把祥细的历改方案发表出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8/12/25 11:18:00)
--  作者:浪-淘-沙
--  

不知"历改委西电"哪天重出江湖啊?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讨论改历,但又有多少人去真的编一部实用的万年历呢?

周书先朋友能否把你的想法编成一个软件,放到网上让大家看看?可以学习一下许剑伟朋友的作法.把万年历软件放上来,大家一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