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关公过关:甘肃陇东的神秘民间文化现象(图)


  共有117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关公过关:甘肃陇东的神秘民间文化现象(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关公过关:甘肃陇东的神秘民间文化现象(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7/9 18:42: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07月0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陕北说书:带您领略激越、粗犷的陕北风情(图)
在陕北每逢过庙会、祭祖、过生日、做满月或喜庆佳节都会请说书的前来助兴。说书一般由盲人手弹三弦,腿绑甩板,也有说书人击鼓打板,另一人弹弦相辅。...

2、关公过关:甘肃陇东的神秘民间文化现象(图)
在陇东农民心中,玉皇大帝也就只是玉皇大帝,西王母也就只是王母娘娘,秦始 皇、汉武帝不过就是个皇帝,岳飞、包公只是教人在舞台下流泪,孔夫子只是...

3、文物沧桑拨正视听 话说客家围屋大万世居(多图)
围屋有几处建筑造型和艺术装饰颇具匠心。“宝斗心”四个楼阁四角筑有高出瓦面的“飞鹰”,两边有高出屋顶的“茶壶耳”,造型圆浑。“茶壶耳”顶部竖立一个“快耙”...

4、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 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传统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

5、聚焦文化遗产:寻访温州顺溪百年陶瓷作坊(多图)
平阳瓷业之兴,始于南港焦滩,其出品可方闽浙诸窑,而去赣窑远甚。北港顺溪沙垟,有泥中烧瓷之用。少文先生居于其地,思兴厥利...

6、温州陶瓷业寻访记:古老悠久的陶瓷作坊(组图)
苍南县与泰顺毗邻,其桥墩镇的碗窑村从古至今以生产瓷器名闻遐迩。这几年,影视剧组的频频光临和旅游开发业的兴起,也使这个正在悄悄退隐的古村落再次进入...

7、蕴含民间信仰 甘肃民间剪纸中的人类始祖像(图)
在甘肃传统的民间剪纸纹样中,有许多是人文创世始祖的形象,如《双龙抱珠》、《蛇抱九颗蛋》、《双蛇产四子》、《五爪神龙》、《双蛇盘莲花》《人头龙》...

8、从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败笔”说起
文化遗产保护不会是一阵风,不会只留下很少的痕迹,而是会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于在整个民族的生活中长久地发生效益。关键在于,要不断提高对...

9、新世界七大奇迹 长城夺冠,我们该得意吗?(图)
长城的伟大无可置疑,我们为什么如此急于获得“国际承认”呢?包括参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认定的热度逐年升高,除了国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素质逐年提高...

10、内蒙古民间收藏大师邢野:30年收藏为圆一梦
我一直对民间艺术和各种风俗民情很感兴趣,从事音乐的时候只是收集一些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后来逐渐变得什么都想接触接触。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

11、琳琅满目 存留往事 喀什人艾尼·阿不都的博物馆(图)
喀什高台民居,古老、神秘、幽深的巷道里,时常让你感受到一段又一段历史,那些片言只语、片瓦残泥里所存留的种种往事,已不止在人们的表情、举止、眉宇里...】

12、中国汉族女神县:甘肃泾川168处女神庙记
最大的困难或难以逾越的障碍是,在中国经济最落后、财政赤字的西北穷地方,你要调查民俗,肯定要涉及“庙”的历史,有人会马上扣上“迷信”的帽子...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罐罐茶
    品饮罐罐茶是甘肃部分山区(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市的甘谷一带)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别苦。我想罐罐茶其实是在喝茶汁,再加上由于生活水平所限,用的茶叶也大都是一斤才几元钱的劣质茶叶,所以特别苦。

     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一种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八九厘米高的,底座直径只有四五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 现在的罐罐已经有了变化,底座只有掌心大小的,高五六厘米的铁质杯子,搁在稍大些的电炉上,里面放些冰糖、红枣、枸杞、桂圆和茶。有时候杯子也放在火炉上,几个人围成一圈,边烤火聊天,边喝茶,还可以吃上几口馍馍。虽然杯子很小,每个人分到的很少,但是当那热茶含在嘴里的时候,分享到的感受却是无以言表的。

     现代罐罐茶制作步骤:

     第一步是烤枣,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第二步是把装好原料的罐罐放在电炉上,一般茶叶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会沸腾的;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备好,看着罐罐内沸腾的水面,等着飘香;慢慢煮,静静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纯香。

     下面是不同几处地方的人对罐罐茶的不同感受:

     1、记得我刚到通渭工作时,经常下乡到农户家人家总是先问喝不喝茶,那时候我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多时候表示不喝,时间久了我发现,这里的农民问你喝茶时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问你吃不吃点东西。开始下乡没有经验,所以经常饿着肚子,后来才明白到农户家只有喝茶才会有相应的吃的东西,所以也就渐渐学会了喝罐罐茶。

     一杯罐罐茶里,其实容进了通渭所有的艰涩沧桑,罐罐茶同样也消磨掉了太多通渭人的斗志,在这样苦涩的罐罐茶里,通渭人一代又一代毫无希望地生存着,曾经有一个联合国的什么组织来通渭考察时说,象这样一块地方,人们只要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还谈什么发展?!

     后来工作调动进县城,没有多少时间喝罐罐茶了,但这种喝茶的工具及其习惯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只不过现在我的喝茶已经不是简单地喝茶了,倒象是在喝一副中药。先在杯子里放一些茶叶,找一个小铁杯子(演化了的曲曲罐),放到小电炉子上倒上水,还要下料,主要有枸杞、桂园、荔枝、大枣、葡萄、核桃仁、冰糖等等,然后长时间地熬煮,以此来泡茶,在每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一边听着《高原红》,一边品着这难得的悠闲,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也挺滋润的,不信你有机会来试试?

     2、如果你到定西乡下去做客,不论走到哪家,你都会喝上罐罐茶。街头巷尾,只要能碰上熟人,你就会受到热情的招呼:“走,到我家喝罐茶去!”在人们的眼里,喝罐罐茶仿佛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上了年纪的男性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当做一种享受。小伙子喝茶,也只能是泡着喝,或者背着大人偷偷熬一罐儿,谁要是当着大人的面喝罐罐茶,那是要遭到别人的腹诽的。

     3、六盘山地处高寒山区,不产茶。但这里有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吉,素有“中国西部旱码头”之称。自古商贸活动十分红火,饮茶历史亦相当悠久。据明代《河州志》记载,早在明初,这里就设立了茶马司,以马易茶。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明代时期西吉人就已用罐罐茶了。这大概与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和经商贸易有着直接关系。

     4、兰州某些农村地区,如榆中北山地区人们煮茶的一种传统方式,一般用驴粪为燃料,用易拉罐做的罐子煮茶叶.有诗曰:

     罐罐茶(安子于兰州)

     漆黑的铁罐

     在驴粪蛋燃烧的火焰中

     被烟与气包围

     茶香 粪臭

     其间只有一层薄薄的铁壁

     两个截然的世界

     演绎一段和谐的生活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关公过关:甘肃陇东的神秘民间文化现象(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