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四百余年历史 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图)


  共有97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四百余年历史 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四百余年历史 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4/14 17:20: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4.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精湛技艺造就民间工艺奇葩:忠信花灯(组图)
清雍正八年(1730年)连平周志第二卷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即是“元宵节”,从记载那年开始,“吊灯”习俗至今有270多年历史。忠信花灯秉承了中原艺术之精华,历代艺人的实践创作使...

2、潮州剪纸: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珍品
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纸艺人往往有细致、豪放、秀逸等不同风格表现。纯色剪纸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画稿,艺人...

3、四百余年历史 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图)
惠山泥人是本乡本土的人民抒发胸臆的创作,拥有大胆夸张的手法、朴拙憨厚的形象和鲜艳富丽的色彩。然而,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天津泥塑艺人到无锡,带去了写实派风格...

4、活在民间--建东花鼓戏复活传奇(多图)


久违了的《武大报喜》、《七仙女祝寿》等传统建东花鼓戏剧目,又被刚刚放下锄头的“泥腿子”们搬上了舞台。建东花鼓戏产生于清同治年间,因起源于秭归建东村而得名...

5、独特曲种后继无人 太原莲花落还能走多远?(图)


能让老太原人忆起的,也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6、“泥人张”:六代传人的官司与传奇(组图)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说了这一段,在天庆饭馆,张明山遭巨商张锦文(外号海张五)恶言:“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张明山只顾继续喝酒...

7、蓝关戏:古代戏曲里的活化石


蓝关戏也叫“南官戏”和“脸子戏”,是元代就已形成的弋阳腔的一支遗脉。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弋阳腔已经销声匿迹...

8、青海文化:绽放在民间的艺术之花(组图)
春天,正随着轻盈的雪花和温暖的春风向我们越走越近。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春天,青海省的民间艺术之花,也正散发出美丽的芳香...

9、渐行渐远的行业之打铁:摇曳的“周铁铺”(图)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眼前的周老抡起几十斤重的大锤并不费力,飞溅的火花不时蹦到皮肤上。周明全15岁时就进入打铁铺当学徒...

10、追寻围屋十多年 万幼楠的围屋情结(多图)
万幼楠知道了闽西、粤东、赣南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知道了乡下说的话原来就是客家话...

11、宁勤征:置身争奇斗艳的瓷坛默默耕耘 默默收获
1986年,宁勤征在研究民间青花釉下刷花上项目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创作的青花釉下刷花《冬》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并在次年举行的陶瓷“新春杯大奖赛”中...

12、卢光华: “草根”中崛起大师 半生心志付竹编
1948年生于竹编世家的卢光华,系雅溪卢氏竹编传人,从事竹编艺术的研究和开发近四十年,由他独创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作品百余幅,曾获各类奖项40余项,其中金奖14个...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黎族三月三节



     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兄*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篮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打击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沉醉在幸福的爱河里,直到天将破晓,才会依依惜别,相约来年三月三再会。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三月三节是黎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表现。
     1984年,根据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三月三确定为黎族的传统节日。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四百余年历史 惠山泥人的零落与救赎(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