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民间小调《十八摸》失传部分


  共有1796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民间小调《十八摸》失传部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民间小调《十八摸》失传部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4/7 18:21: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4.0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中原戏曲:黄土里长出的艺术奇葩(多图)
中原戏曲具有起源早、种类多、受众广、影响大等特点。“诸宫调”创始于开封,标志着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开始成熟的《目连救母》搬演于开封,北宋的杂剧也形成于开封。这些都表明中原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戏曲...

2、司马迁祭祀:黄河岸边的民间怀念(多图)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韩原黄河岸边沉寂了一年的司马迁祠迎来了最为热闹的一天。4月1日,”丁亥年民祭史圣“活动进入高潮,来自省内外的各界人...

3、古稀老人孟前进:半生的火花使者(多图)
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孟前进老人用大半生的时光专注于一项爱好——收藏火花。人物、山水、建筑、绘画、美术、音乐、体育...

4、王祖伟:中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 以刀代笔刻神韵
无论是闯荡商海之初面临的生存压力,还是事业有成之后面对的各种赞誉,王祖伟都坦然相对,始终视传承光大歙砚雕刻艺术为一生最大追求...

5、民间小调《十八摸》失传部分初探
十八摸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调,好像谁都能哼上几句,但到底有谁能唱完,恐怕就很有疑问了。顾名思义,既称为十八摸,其主要歌词至少应有十八段...

6、大明屯堡:发现汉族的古典生活(多图)


那今天的屯堡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里究竟承传着多少大明时代的元素呢?他们在现代化大潮中,又是如何坚守祖辈的传统的呢...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境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会式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民众生活方式以及观念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给传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让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8、南海咸水歌独留三山渔村   濒临失传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渔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当时会唱咸水歌的人已经五六十岁以上了,而且大部分都遗忘了,可能只有五六个人会唱...

9、杨天贵 自比欧阳锋   杨家拳申“非遗”(图)


杨天贵称,向他下挑战书的人络绎不绝,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多年来,竟然没失过手。“我一拳打过去,就能轻易地把对方放倒在地,出手制敌实在太容易...

10、树皮衣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业内之士呼吁传承(图)
见过这种衣服的人,都惊叹于它的神奇,无论是在国内的西双版纳、昆明、北京,还是在时装之都巴黎,人们都曾见过它的身影。而这种树皮衣服的原材料...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黄河葬礼


         送葬前:按照习俗,葬礼在送葬前分居丧、入殡、暖窑三部分。它的首俗是“报丧”,其次为“守丧”。

         “报丧”分四部分:其一是逝者一经瞑目,即着眼邻里数人别向主要亲朋通知噩耗,以期奔丧、落炕、瞻仰遗容乃到入殓。

         其二是入殓后,即于大门外悬挂事先制做的“招魂幡”。若逝者为男,则由“归动来兮”、“神赴玉楼”等。若为女,则书“七日归来”、“瑶池添座”等词语,以照示乡里。

         其三是“悠套”,即“哭巷”。在亡后第三日,女辈孙女辈们从灵前跪拜、烧化纸钱开始,直至走出大门经主要巷道,直悠至材外头叫头礼拜边走边诉说,口中念念有词。其声有板有眼、有腔有调;其容有声有泪,既悲又哀,涕泪纵横,声情并茂,大有古代“挽歌”的遗风遗韵。

         其四是送葬日期定后,即由孝子(一般为长子)向所有亲戚逐家挨户通知送葬时日,俗称“说门户”。

         “入殓”是将逝者尺体入棺木有习俗,一般经准备棺木、制备寿衣和入殓、放置镇物等。

         在整个送丧前,“暖窑”是重头戏,决不能出现一丝的马虎。暖窑伊始,五服之内的孝子先后列队于院中,当事人大呼“烧婚了”后,由长女婿执祭,以示“半子”。待火尽灰灭,乐人、孝子、帮忙人等离开庭院,鱼贯而出,在女孝子一片“悠套”声中,经主要巷道,径往墓地,选“三姓人”及孝子携照明马灯、木炭火瓮等一应物品下入墓穴,于墓窑四角各上一柱,点明烛火,窑中央供献菜,另给四解各奠酒一盅,口中念念有词:“不用木石盖成房,冬暖夏凉,好房!好房!”最后吃完酒菜,爬出墓穴,燃放鞭炮,乐人奏乐,暖窑即告完毕。

         送葬:这一天,孝子们黎明即起,在乐人的伴奏下于灵前烧“黄纸”然后进行祭拜。

         祭拜,又称吊丧或吊唁,是亲族友邻对逝者追悼、怀念致哀思的礼仪和习俗,随到随吊。男、女孝子均须按辈份磕头、跪拜还礼。

         中午12点准时出殡起灵,主事人宣布起灵后,十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拥而上,抬起灵柩,妥善放置并绑在丧舆之上。 悲曲一终,主事人喝一声“起丧”,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即前行,此时跪地的孝子孝女按男女左右抱丧舆大杆边哭边走直至墓地,即行下葬。

         下葬时,用大绳将灵柩捆好缠于一大杆之上,许多人七手八脚将大杆抬至墓穴纵向放于墓地的出口上徐徐下落,放到底,再由两名下葬者将灵柩推进墓窑,摆放端正,即可封窑、填土,届时,孝子们跪地而哭之,乐人们吹而奏之,直到墓冢圆起,逝者入土为安了,即宣告整个丧葬的结束。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民间小调《十八摸》失传部分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