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河南“泥人赵” 用黄河泥捏出多彩生活(多图)


  共有1076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河南“泥人赵” 用黄河泥捏出多彩生活(多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hangli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83 积分:130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7 18:34:00
[原创]河南“泥人赵” 用黄河泥捏出多彩生活(多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8 19:07:00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3.2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敦煌余脉曲子戏:千年瑰宝流传至今(图)
千年瑰宝流传至今敦煌曲子戏亦称“小曲戏”“小调戏”,起源尚早,可追溯至唐、宋代。曲子戏最早来自曲子词。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保存的曲子词有590首之多,涉及曲调80多种...

2、二月初七 东莞独特民俗 糯米团鸭子下水(多图)
农历二月初七并不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但对于东莞市麻涌镇的居民来说,这一天,有小孩的家庭几乎都要往外送礼物。而且,礼物不是别的,而是用糯米团捏成的七只小鸭子...

3、民俗盛会:春社踩桥 相聚闹春祈丰年(多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4、濒临失传的南京白局:两位老人的坚守
白局最早源于明朝,是云锦织工在机房劳作时唱的,后有人请去表演时唱一曲叫一局,但不收费用,叫白唱,白局因此产生...

5、本溪社火:辽东民间的璀璨之花 流传百年(多图)
家住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同江峪村的杨和礼是本溪社火的第五代传人,曾拜当地著名艺人吕松林为师。据杨和礼介绍,本溪社火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6、河南“泥人赵” 用黄河泥捏出多彩生活(多图)
制作一个泥人首先是选好“泥”,他捏泥人的泥巴可不是普通的胶泥,它揉粘油腻,做出的泥人特别好。为了找到这么好的泥...

7、杰出传承人王素花 一根绣针绣出汴绣风采
使中国汴绣这一奇葩再次绽放的是古城开封的刺绣艺人,而在继承、创新汴绣艺术这条道路上艰苦攀缘、躬耕不辍的领路人就是被誉为“汴绣女杰”的王素花...

8、黑龙江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生(附详单)
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着眼于黑龙江民族地域特色,从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到流民文化,从饮食、礼仪、美术、建筑、工艺到体育竞技及文化活动空间,包罗万象...

9、蔡伦造纸今犹在 寻访北张古法造纸(图)
今日造纸高度发展,种类繁多,而且产量可观,但你可知道在中国的极个别地方,仍然使用着古老的造纸工艺,陕西西安北张村的张逢学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10、傩面具:民俗珍宝 绵延三千年的艺术表情(多图)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最让人好奇的当然是面具。傩面具是傩文化中傩祭、傩仪中使用的道具,是较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图腾再现...

11、七旬老翁迷艺术 玩转脸谱折纸版画(图)
走进郭金洲的家中有一种浓厚的民俗艺术氛围,房间里到处都是民俗物品,装饰脸谱、铜版画、雕塑……整个生活空间已压缩成了一张床、一副桌椅而已...

12、新疆库车:龟兹乐舞动天下 (图)


历史上龟兹不仅是西域政治、经济、佛教中心,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是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早在汉唐时期,龟兹就被西方推崇为“西域乐都”...

13、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汇
泥土会诉说吗?石头有思想吗?当你看过龙塘民间雕刻艺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了解龙塘雕刻悠久的文化渊源,体验充满艺术情思的作品制作过程后...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民间卫生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陕西人的传统卫生习俗。早在数千年前,先民们就知道污秽和尘沫能传播疾病,周书《秘奥造宅经》中就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干干净净,不生疾病”的俗谚。农民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庭院,扫除室内墙角壁缝等处的尘土垃圾,然后拿起抹布擦洗桌柜椅凳等家具器用,把这一切都清除完毕,才各自去干自己每天要干的营生。
  除了平时惯常的清洁扫除,民间还结合岁时节日,集中时间进行一些突击性的卫生活动。在陕北农村,每年夏历正月十六日黄昏,家家户户清扫庭院,于庭前点燃从山峁崖畔砍来的拧条子、酸枣树。
  在火焰正旺时,将床上的被褥拿来虚燎,称为“燎百病”,边燎边念:“燎百病,百病消散身安宁”。小伙子们一边念着“燎百病词”,一边从熊熊大火上跳过,认为可以烧去晦气,实有讲究卫生、消除病菌的作用。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防病健身的良好愿望。
  每年端午节,无论城乡,居民们都要在屋角、床下及阴暗处撒石灰喷雄黄水、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人们认为夏历五月是蛇、蝎、蜈蚣、蜘蛛、蛤蟆等毒虫孽生繁衍的季节,故要于此时用药水驱杀,以减少毒虫的侵害。
  夏历六月初六,陕南称这天为“曝晒节”,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把衣服、被褥等拿到太阳下曝晒,利用强烈的阳光杀菌灭虫,实际上是对衣物进行了一次紫外线消毒,对预防疾病很有好处。
  陕南村庄周围均是水田,夏季天热多蚊,蚊虫吸吮血液,不仅影响休息,也传染疾病。民间驱蚊之法,习惯于采用烟熏,贫穷人家常采集大量艾蒿晒干,晚上将房屋门窗关严、点燃艾蒿,使其冒烟而不燃火苗,人在庭院乘凉,睡前将烟放尽。艾蒿有一种挥发性气体,苍蝇蚊子均不敢近。点燃艾蒿,冒出烟能杀死传染性很强的多种致病真菌,这确是一种预防疾病的好方法。
  民间一进入腊月,各地都有扫尘的习俗,旧时扫尘大多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日)以前进行,俗云“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现在大扫除无有固定日期,一般都在春节前举行,一到年终,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彻底打扫干净,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并拆洗被褥,清洗家具器皿,以表示送旧迎新。这些习俗都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传统。
  民间除了积极地进行卫生防疫,还从日常生活中总结了不少强身健体的卫生经验,这些卫生民俗多反映在群众集体创作的歌谣谚语中。如“小小一口痰,病菌千千万”;“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勤洗头脚,胜过吃药”;“干干净净,吃了没病”;“每顿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饭吃八成饱,肠胃好到老”;“贪吃嚼不烂,胃病容易犯”;“喝开水,吃热菜,不拉肚子不受害”;“好饭忌饱,饭后忌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要得一身安,淡食胜灵丹”;“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等。流传在民间的这些卫生俗谚,反映了人们重视卫生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此外,人们还认识到蔬菜瓜果等饮食的合理搭配可以防治疾病,群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家庭常用的食疗常识,并将它编成了《长寿食疗歌》:
  生梨饭后能化痰,苹果消食营养高。木耳抗癌素中荤,黄瓜减肥有成效。
  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妙。海带含碘消瘀结,香菇存酶肿瘤消。
  胡椒驱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大蒜抑制肠胃炎,菜花常吃癌症少。
  鱼虾猪蹄补乳汁,猪牛羊肝明目好。盐醋防毒能消炎,韭菜补肾暖膝腰。
  花生降醇亦健胃,瓜豆消肿又利尿。柑桔消食化痰液,抑制癌菌猕猴桃。
  香蕉含钾解胃火,禽蛋益智营养高。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
  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番茄补血驻容颜,健胃补脾吃红枣。
  白菜利尿排毒素,洋葱抑制癌细胞。蜂蜜润肺又益寿,葡萄悦色令年少。
  
  这首《长寿食疗歌》,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养生要诀,表现出民间医疗卫生文化的丰富内容。人们为了保持食物的酸碱度平衡,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份能更有效地被人体吸收,还根据实践经验编成了《食用禁忌歌》:
  羊肉西瓜香蕉芋,
  鸡蛋黄糖甘草鱼,
  黄瓜花生豆腐蜜,
  绿豆狗肉螃蟹柿,
  芥菜兔肉勿同食。
  “芋”,指芋头。所谓“禁忌”,就是指每句歌词中的食物不能同时放在一起吃,以免各种营养成份发生综合变化而降低其营养价值。这些饮食卫生习俗,反映了民间独辟蹊径的强身健体方法。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河南“泥人赵” 用黄河泥捏出多彩生活(多图)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