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民俗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3.06中国民俗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正月十六 魏寨社火闹长安(多图)
宁看魏寨社火,不看仙女下凡”,自古长安魏寨乡的社火就远近有名。丁亥年正月十六,长安区魏寨乡十个村又红红火火闹了场社火 ...
2、别有韵味:元宵节雪中上演“京西古幡会”(图集)
“京西古幡会”: 古幡会至今流传了上千年,旧名“天人吉祥圣会”,最初是到娘娘庙进香时的仪仗,后逐渐演变为村里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
3、民间技艺渐消失 明天重庆人到哪里寻记忆(图)
一个城市,总该有她的记忆。川江号子、川剧、走马故事、鬼城庙会,这些民间技艺是重庆的记忆。然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4、湟源排灯:民俗魅力 百年文化再传神(组图)
蕴含了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湟源排灯,浓缩了多元文化的记忆,在高原寥廓的元宵夜空中散发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5、手艺将失传 手工兔子灯沪上难觅(图)
近年来原先的十几位老手工艺人,有的退休,有的已经辞世,竹艺商店也已于3年前关门。上海过去一些会做手工兔子灯的工人,如今大多年岁已高,散布在嘉定、宝山等地...
6、吴川:中国飘色艺术精彩纷呈 市民争睹(图集)
这是吴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文化盛宴。此项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全国各地民间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国家文化部有关专家担任了此次活动的评委...
7、民俗大放异彩 各地万人空巷(多图)
元宵节是怀集县下帅乡壮、瑶、汉三族人民最热闹、最欢乐的喜庆节日。4日,壮村瑶寨处处舞壮狮、舞春牛、舞马、扮古人、唱山歌、演采茶,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文化艺术竞相献艺...
8、冯骥才:古镇小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根
古村镇是中华大地上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古村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村镇中,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在古村镇中,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也深深存在于古村镇中...
9、600村民同吃“敛巧饭” 二百年习俗要申遗(图)
对于怀柔县琉璃庙镇杨树下村的村民来说,每年的正月十六远比大年三十、初一来得热闹、喜庆。在这一天,全村150多户600多名村民都会拿出自家过年存余下来的鸡鸭鱼肉、五谷杂粮、青菜豆腐,在村口架起锅、摆开桌,男女老幼齐上阵...
10、阎仲雄: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成为了大师的阎仲雄走过了一条漫长的上下求索之路。他于1948年生于临洮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诗文书法都达到相当水平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古今的血祭
汕头市金平区的渔州乡,每年农历七月祭祖,祠堂里面,祭品极其丰盛。祖宗的墓前,却摆放着几十盆鲜血。大盆是猪血羊血,中盆小盆是鹅血鸡血。此外再没有别的东西。这血腥的场面惊心动魄。然而,细究起来,这完全合乎古代的祭礼。
不少人知道,有一个与“祭祀”同义的词语,叫做“血食”。《史记·封禅书》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因古代的祭祀要用牲畜,杀牲便有血,以血祭祀,让祖先神明“血食”,正是原始的血祭风貌。
还有一句话,叫“祭坛上的牺牲品”,原来也指祭礼上的杀牲。郑玄注《周礼》曰:“六畜,六牲也。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此外,还有“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牺牲便是纯色的整头牲畜,当然是祭祀用的牲畜,献与祖先的蒸尝。
另外,牺牲尚有“太牢”与“少牢”之别。古代帝王祭山川社稷,牛羊豕(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单纯的全牛,也可称太牢。诸候祭祀只有猪和羊,则曰少牢。《礼记·王制》谓:“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韩愈祭鳄鱼,“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潭水”,用的也是少牢之礼。在《祭城隍文》结尾,韩夫子还强调:“躬率将吏,荐兹毛血清酌嘉羞,侑以音声,以谢神贶,神其飨之”。这里特别点出“毛血”,联系上面的“体全”,我们不难窥见远古祭祀时,牲畜用生的活的,都带着毛和血的情景。后来虽然用熟的,“毛血”却成为一种古礼俗保留下来。这是昔时茹毛饮血的余绪,我们的祖先长期按照这样来祭祀社稷鬼神。当然,一般的五牲、三牲,只有鸡、鹅、鸭、鱼才“体全”,猪便不能,用一个猪头或一块猪肉充之。全猪是赛大猪的事。
渔州人用血淋淋的几十盆牲血来祭奠先人,例子比较特殊,但潮州人杀牲祭祀时,总强调保留“毛血”,却是普遍存在。我们看冠山赛大猪,这是大型的祭神活动。几百头大猪,还有几头肥羊,刚刚屠宰,身上的毛都刮光了,却无一例外,头部留一撮鬃毛,尾巴也有一绺毛。此外,整头猪的内脏,包括猪血,都煮熟了,用一个大盆装起来祭祀。这是因内脏易腐化,不宜摆放两天而特别处理。年末祭灶,潮人最重视那只雄鸡,叫做“头牲”。虽然炊熟了,但头尾都有一绺毛。妇人们还在鸡身上染上几点红色,两翅各插上三条羽毛,一条鸡肠含在鸡口里,一副鸡肝腱摆在鸡身上,一块鸡血放在上面的醒目位置,显得奇形怪状。潮汕女人对这种毛与血的祭礼毕恭毕敬。这正是古文化在21世纪的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