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含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历史优久,也不少反映节俗的诗歌,增强了节日的文化氛围,我认为应该确定一些诗歌为这些节日的节诗(它反映节俗和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春节(农历新年)的节诗为: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元日》,“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约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本人认为此诗为春节的节诗最为合适,因为它最体现在春节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年节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 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另一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清明: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代诗人王禹俏的《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 唐代诗人文秀写过一首《端午》诗,是跟屈原有关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节: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节:苏轼的《水调歌头》
此词下面有一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 唐代杜牧有《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醉花荫》词一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有一首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的《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冬至节: 唐代诗人杜甫的《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此外农历九月初三也有一诗为:《暮江吟》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这诗体现了农历的阴阳合历的历法特色,并情景交融,是个好诗。
本人恳请广大网友来发送更多的传统节日(含少数民族节日)的诗,并确定为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