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民俗民风 → [原创]鸣戈随笔:成渝拾趣 ——《新快报》2009年4月20日C12版


  共有99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鸣戈随笔:成渝拾趣 ——《新快报》2009年4月20日C12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鸣戈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98 积分:173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2/4 21:47:00
[原创]鸣戈随笔:成渝拾趣 ——《新快报》2009年4月20日C12版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3:55:00

 鸣戈随笔:成渝拾趣

              ——《新快报》2009年4月20日C12版




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09-04/20/content_478772.htm

 

 







































  ■重庆解放碑夜景


  ■鸣戈 文/图

  我好像没有一个重庆的挚友,纯粹成都市的也不知有没有,但四川的朋友可以数出几个,而认识的四川人,那就数不胜数了。故我从来没有用心去计较过成都与重庆的异同。

  听一位同事说,重庆直辖以前,如有人介绍一位重庆人说是四川人,那人必纠正说:我是重庆人。

  成都与重庆,是否类同广州与深圳的感觉呢———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终归各怀优越心态。

 

  红星二路

  成都是我年青时向往的城市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那里有一个《星星》诗刊。而且我记得,《星星》闪耀在成都市的红星二路上。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向这个地址投过很多稿以后也终于沾上了“星光”。

  因为红星二路的诗缘,后来我还有幸与成都的大诗人流沙河、王尔碑、叶延滨有过不少书信来往。

  这次在成都,华灯初上,四川日报集团的朋友开车带我们去吃饭,车经过红星二路时,使我陡然感受到了岁月的更叠与人事的无奈。

  我没有依据地想象着,20年前的红星二路是一番怎样的景致?

  我同样没有依据地想象着:20年后的我,还会不会怀有诗的想象与感念?

  那晚,红星二路没有星光,在没有诗意的灯光下,我与川报的几位同事吃饭泛谈,诗仍成为了一道我们共同感兴趣的、有风味的小食。

 

  宽窄巷子 

  在下午去成都的航班上,我读到杂志上关于灾后成都依然美丽的图文,其中有一个写地震时期的段子很有张力:成都人有家不能归,在吃喝中等待余震;灾区人无家可归,在余震中等待吃喝。

  在上午临去成都的电脑上,有两个哥们知道我马上要赶飞机去成都,便匆匆扔来二句嘱托,一个说:成都的小食不错;小*不错;另一个更为简洁:吃好;玩好。

  这样看来,成都有必要与广州争辩一下到底“吃在哪里”的命题了。家住成都的同事要带我们去宽窄巷子消夜。

  风乍起,从银杏树下穿行而入,隐隐绰绰,便可见旧时成都的民居在灯红酒绿间成行成市。

  我观察,这应当都是些当时大户人家的宅院,青砖平地、树影招摇、晕月挂檐。

  在内心深处,我当然更喜欢这样的成都。

  宽窄巷子其实是平行的二条巷子,即一条宽巷子一条窄巷子。

  宽巷子以川菜和小食为主,而窄巷子以酒吧和咖啡厅为主。就主营产品而言,我认同宽巷子地道的川派饮食;就气氛而言,我认同窄巷子的中西合璧风情。据说这是一个外来人必游之地,本地人来的,多是青年人和老年人。青年人来喝酒,老年人来溜狗以及捡拾银杏。

  漫步在宽窄巷子间,我老婆发来短信,说我出差后,我的小狗整夜难眠,吵得她只好半夜带下楼去溜。

  在宽窄巷子,我没有看到让我眼睛发直的川*子。但我的同事老刘就说,见到小狗,我的眼睛就直了。

  宽窄巷子是一个夜晚能让人动情想家的去处:好吃、好玩。

 

  四川方言 

  以前在外地听四川话(含重庆),总觉得四川人装“里手”,有爱为人师的迹象,大概是因为说什么都会拖着一个长长的“嘛……”音。

  不可否认,四川人有着强烈的语言优越感。四川方言属北方语系,而语调语速平缓。

  四川人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鲜有咬着普通话的,但即便不打字幕,我也每句都听得清。我想,如果当初就以川语为普通话,只怕推广的成本和效率更高,因为南方省份的人学起来更方便,而北方人只要稍稍改改语调,也很好学习。

  这次我简直热爱上了四川话,以至于刚回到广州打的士,竟不自觉与司机说起四川话来。

  因同事嘱我采购一些工作晚宴用的红酒,我与曾在成都工作过一年的老刘去逛超市,老刘是江西人,学说四川话也方便。他与女营业员谈好价钱和品牌后,说是让他们下午五点送货去宾馆。

  “送到哪里嘛……?”

  我说:“锦江。”

  “锦江哪里嘛……?”

  “九楼。”

  “晓得嘛……”

  于是我留下电话要走。

  “慢点嘛……”

  “怎么?”

  “留点押金嘛……”

  “留多少?”

  “随你嘛……”

  “一百?”

  “一百二百三百都可以嘛……”

  我于是留下一百元给她,但我想我如果是在本地工作,我就会爽快留下三百给她,她的那一串串“嘛……”太让人心软。

  不过,后来我感到好在只留一百元,因为她把我用四川语气说的“九楼”听成了“酒楼”,所以她们把酒送到了“锦江酒楼”而非“锦江宾馆的九楼”。好在后来她们把电话打到了住在锦江宾馆我们老总的房间才找到。

  看来,用半吊子的语言交朋友可以,做交易,那还是开不得玩笑的。

 

  从一楼下九楼

  在重庆,我们住在解放碑洪崖洞边的一家商务酒店,酒店依江岸峭壁而建,斜对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去得晚,雾雨迷蒙,重庆特有的壮观夜景激动着我们。

  办完入住,我们急切想去江边和解放碑走走,近电梯门,同行的陶晨和海舰傻了,我们登记的房间在五楼,而我们从街面进来的这个大堂不是在一楼吗?怎么电梯门上只有标识下行的按键呢!问过保安,说就是从这个电梯去房间,于是按开电梯门,果然,五楼是往下行,九楼在最底层!

  原因很简单,这个大约有三十层的建筑,其一至九楼是依崖而建,一面有窗临江,一面无窗贴崖。因为它的一楼面临的是繁华大街,而九楼面临的是江边高架桥,人少,不能停车,但同样可以从桥面进入,即从九楼按上行电梯上到一楼大堂。故把本应当是九楼的这个大门标设成一楼。 

  重庆的建筑设计艺术和成本看来都不低。

  在险峻与麻辣中品味“安逸”,进而以“安逸”作为人生的关键词,这是川人性情的写照,也许更是重庆人生存状态与价值观的高度概括。

  重庆人,真的只能是重庆人。

 

  攻略

  游:适合闲逛,歌乐山、磁器口→解放碑→朝天门,这算是最常规的闲逛路线。自从《疯狂的石头》之后,穿城而过的杨家坪—较场口轻轨也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可以从罗汉寺那边搭乘轻轨过江,在南山附近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特色的重庆吃食,喝点茶,悠闲半天,再坐轻轨回去,溜达到罗汉寺里拜拜,就此一天。旁边一条街可以吃地道的重庆火锅。重庆边上的大足石刻绝对值得一去,比乐山大佛好看得多,一天来回即可。 

  

  吃:到磁器口吃千张、麻花鱼、毛血旺,磁器口现在基本上都成了毛血旺一条街了,但是家家都号称自己是“毛血旺第一家”,个人感觉街口那家的味道尚可。我们住的靠近解放碑的凯旋路上有家不知名的小面馆,那里的“麻油鸡面”简直好吃得不得了,每天早餐都吃,连吃几天都没有腻。还有附近的八一路,当地人称“好吃街”,网罗了很多重庆有特色的小吃、火锅。 

  

  住:解放碑附近很多连锁酒店住着都很方便,价格也不贵,150元/晚,主要是方便逛街、出游。 

  

  交通:公共交通很方便,出租车也比较容易打,一般“奥拓”和“羚羊”较多。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原创]鸣戈随笔:成渝拾趣 ——《新快报》2009年4月20日C12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