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回答曾一平教授5月18日对笔者“历法科普知识讲座”的评论(二)
(5)128年31闰是陈文涛、章潜五、万霆和笔者等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主张,得到了在《科学》杂志上批评陈文涛方案的陶冶先生的称赞:“既准确又较为简便”,曾教授既然认为128年减1闰是闰周较好方案,还留念那400年减3闰,3200年再减闰,提方案贵在首创.
(6)格里历的前身儒略历321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星期作为历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日期的参照系,有些事物以10日为期嫌长,5日为期又嫌短,7日周期正好派上用场,7日星期制已深入人心,成为各教会、联合国、各国政府及民众工作和生活的节律。
(7) 国外只用十二气和黄道十二宫,没有四立,缺乏共同语言,只限定在四立划季才是四季,以偏概全,我们研讨的是对格里历的修订,而不是修订夏历,认为世界上众多不在四立划季的历法不科学,主观臆断,使我国历法改革学者孤立于世界之外,不利于历法改革事业的发展.
(8) 自主创新的<赤道日晷与回归线日晷组合>专利,也是天文历法科普,5月18日<华西都市报>巴蜀版,<眉山日报>5月15日第3版,以及四川电视台和眉山电视台近日均有采访报道,在强国论坛上帖出有何不可?
四川省仁寿县科协华夏历法研究会 周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