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


  共有1341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梁寿平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9 积分:3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0/2 2:33: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3 11:32: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



广西昭平

梁寿平     



摘要:本文是依据《青囊经》[1]所著的古代天文测量技术,与考古界最近发现的文物钻刻图案内涵意思联系论述,阐明世界天文史起源,及发明使用最早的国家是我们中国。1、揭示历法测量技术原理;2、对文献、文物进行与技术方面联系;3、用中国天文技术物证年鉴对比外国埃及天文史的时间,说明我国天文史是世界最早的。
关键词:历法、技术、使用、最早、祖国。
绪 言
目前,有关于天文历法的研究和探讨,在国际上人们基本以古埃及、巴比仑、印度、波斯、玛雅和南美印加等国的古历法天文学,为研究和探讨比较多。国际上使用的历法有几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公历、回历和佛历,即所谓三大历法,而我国的古代历法,把回归年作为年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月的单位,是一种兼顾阳历和阴历的阴阳合历。一般认为“历法”使用起源最早在埃及。我国古代授时历的使用,传说中在伏羲时代(十万年前)已经出现,黄帝首创历法。而早期的历法现在只留下片言只语的传说,难以深入考究。自然不会拿它来与别国有凭有椐的天文历法作比较。
可是,根据我试图解释、诠译古代留下的一本典籍《青囊经》过程中,发现该书是记载我国古代如何测量测绘天文历法技术原理理论的重要文献珍本。该文献所记载的天文测绘技术内容,是我看到的有关历法天文学书籍中,记载测量技术原理是最详尽、最完整的古代文献,亦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记载天文历法测量技术原理的伟大理论著作。深知该书的重要程度,非同一般。于是,专程上到北京,找到研究古代天文学这方面的陈久金专家,并得到陈久金老师的启发指导。随后考证该书记载的测量技术内容的可信性,做了相应的实验,查阅和对照最近考古界发表的考古资料、图片中,发现出土的天文文物刻画图案,与该书陈述的测绘技术理论内容相为吻合一致;又以刻画图案文物的考证年限为依据,充分体现出天文历法的发明使用最早的国家,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一、揭示历法测量技术及原理方法

通过对《青囊经》文献深入的研究,破解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数字化记载内容,是一种测量技术原理隐语,它表述的是“土圭法”测量所得出的五个太阳高度点及地面阴影点数字顺序图说。笔者对该书所记载的天文测量技术内容可信性,照样做了相应的技术实验。证明该书籍记载的技术内容可信程度已是无疑的。对《青囊经》典籍里有关天文历法的测量技术原理内容,向大家作出扼要简略介绍。
该书中陈述,人与天、地的关系内容,在于测量天文技术的应用。古代先民觉察到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处理,主要在于对“天、地”的认识。因此,该书把通过观察的“天”视为圆形,“地”理解为正方形(把前后左右看到的远处极限地平线,同距线端组合而成)天和地两者接壤在地平线上,理论认为两者直经同长,并以此同心画出分析:方形被圆形划分出四个三角形。每三角形都有两条同距线,由此方形共得八条边线。方形是给出定向作用,圆是给出观察范围作用。书中认为,以此两者可以作为测绘手段,是必须的理论重要依据。在此理论基础上,以太阳回归线内出现的夏至日为例证,阐述“立标测影”的测量技术全部过程。“立标测影”,实际是利用太阳运动规律,人随出现的杆影画出,进行原理技术分析,推算太阳与地球之间运动周期,制定历法的一种探测技术。由“土圭法”技术测量绘出的阴影线端经过全部,则呈反“S”的流水线图形,而整个形状则像一只内平外圆双叶罗璇桨。然后,依据太阳出没升降规律,按直线均等划出七个点。如果,按直线等距标在反“S”流水线上,以点的分布形状看,却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图形。这就是历法测量划分的初始依据。
这种方法多数是用简易点、划进行拼图表述的。例如,早晨为第一个太阳高度点,次序为“一”,即用一个“○”标记表示。而该太阳高度点,在枢杆测量所得的阴影端点,以“●”表示说明,在该“弦线”的另一端上,次序为“二”,用两个“●”加连接线为一组标写表示。上午为第二个太阳高度点,以三个“○”用线连接为一组,其“弦线”另一端是该地面阴影端点,用四个“●”加连线进行表示。中午为第三个太阳高度点是正午,(夏至日正午看不到阴影的)或者以太阳、枢杆、最短的阴影三者线都形成垂直一线,所以不标出阴影;而我们看到与第一个太阳高度点同在一方的六个“●”为阴影点,则是下午第四个太阳高度点的阴影,这是以人观察位置不改变,所看到的现象,而第四个太阳高度点的次序为七,用七个“○”加连线表示。八个“●”表示的阴影,傍晚是第五个太阳高度点的阴影点,而该第五个太阳高度点,其的次序为九,用九个“○”加连线表示。
太阳点的标出,是给出年、节气、月、日、时的计算单位依据。年,以出现枢杆无影的第二次为一年。然后,依照太阳与枢杆垂直角的最长阴影点,画出反“S” 水平直线上下同距标出四个点,枢杆外则有十个点,并同距画出得到三个同心圆,该三个同心圆是表示四季节令。如,内圈为夏季,外圈为冬季,两圈之间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和秋季同在一个圈,是由于全年标出的阴影端伸缩出现的重复现象。也正因为该圈两季的重复现象,不足以清晰说明太阳周天运动四季过程。于是在方形基础上,依太阳与枢杆之间形成垂直角度为定向依据,重新给出四季过程线段,即枢杆下方为冬季枢杆上方为夏季,左边为春季,右边为秋季。又以同心方形被圆形划分的三角八条边线,大体再划分八个时令,按下冬季划出立冬、冬至;春季划出立春、春分,夏季划出立夏、夏至,秋季划出立秋、秋分等等八个时令。二十四节气,又以三个同心圆里的八个等份内出现的三层次为划分依据,放大每个等份的数量为三份,即可得到二十四节气。此时,也涵盖着十二时辰,即现在我们所用的二十四小时基本原理,全日的单位计算依据。当然,月、时的单位公式是有另外的计算原理方式。
“月、时”是以枢杆画出垂延线和十个点的经线,共得十二条经线和相同数量行距。这样既给出了地球自转的每日里的“时辰”计算单位;同时,也说明了太阳运动周期划“月”的依据及“年”的计算单位。

二、文献、文物与技术的研究探讨

有关天文历法方面文献,比较早的成文历法有出现于春秋末年的四分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实行《太初历》。以我个人认为比较完整、年代久远的成文历法,可算是三千余年前的《周易》,它实际是一部准确记录有关天文历法的文献典籍。由于《周易》有思想家、大儒们的注释附入,形成了一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文与思想认识观混合的经卷。如果我们“滤去”后人附于的思想内容部份,可以还原出《易经》真实的内容是天文历法符号标刻记载。《易经》的卦象所用的爻是以三个同心圆里的阴影多少划出的一种符号。“河图洛书是伏羲时代的产物。那么,中国文明史再不能以文字时代来划定了,而应以河洛数理为标志上溯新的文明史。这就是说,早在七千年至一万多年以前(河洛诞生的时代),华夏土地上就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常秉义著《周易与历法》118——119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此资料看法与下面的证实相吻合。
《青囊经——剖析揭秘》[2]揭示天文历法测绘技术理论,与新石器时期的天文文物对照是相吻合的。如,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太阳纹陶片,公元前40世纪,其复原钵饰有十二个太阳,证明已有时辰的确定或者月份的划定。七孔石条“圭仪”测量刻表底座的文物出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孔玉璜,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最近经测定制作于前5300年)的玉鹰和玉片等文物,它们所刻画的同心圆、八角纹图案,钻刻有枢杆孔与五个太阳高度点刻度表。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6000年)的七孔笛状文物等等,都体现出在该时代天文测量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
对于贾湖遗址的七孔笛状文物的说法,有“成对埋藏的骨笛经测音研究已证实其为雌雄双笛”(黄祥鹏《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文物》1989年第1期;吴钊《贾湖龟铃骨笛与中国音乐文明之源》,《文物》1991年第3期)[3]虽然他们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定论,但是我却抱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圭仪”的刻度表底座。它与《青囊经——剖析揭秘》所说的七个太阳点标划是相同的。认为不是音乐笛器的有四个原因:
首先,其钻刻的七个小孔距离比例基本一致,吹孔与发音孔之间距离太近,吹奏时手操作起来是相当不方便的。按现代笛的设计,吹孔与发音孔之间距离有三倍以上,手执才为方便。
其二,该七孔笛状文物的钻孔下方两端裁切基本平整,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断言,最起码也具有安放平稳作用。
其三,“笛”大多数要求内腔均齐圆整,而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骨头的内腔结构是不圆整均齐的,即使古人有技术把骨内腔掏圆整均齐,而在“测音研究已证实其为雌雄双笛”,即是说音韵不一致。按我们现代对乐器的要求有这方面的高水准高要求讲究,而在远古的时候,恐怕不会有这种高水准高要求。就算其达到黄祥鹏、吴钊先生所说的音乐效果条件,我们一样可以视为一物两用。
其四,该钻刻的七个孔,不知大家留意了没有,它们的排列呈微弯弧形。无独有偶,在郑州大河村出土的七孔石条文物(公元前40世纪),其形状排列与这里的是基本一致的,都有着一个模样的七个太阳高度点标刻表。所以,贾湖骨笛物标刻有七个太阳高度点的出现,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圭仪”测量刻度表底座。
由此就断言,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七孔笛状文物是“圭仪”测量刻度表底座。我们还可以用同时期而不同遗址的其他文物来佐证。如,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鹰身上(最近经测定制作于前5300年),也钻刻有枢杆孔与五个刻度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孔玉璜等,它们钻刻有七个或五个小孔,能表明是测量技术的内容。测量技术,依据太阳出没升降规律,给出地平线出没两端的水平直线,再均等划出七个太阳点,玉鹰身上钻刻的枢杆孔和五个刻度点和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孔玉璜的标刻,是不以地平线出没的两点为技术分解表现的。
而含山县玉鹰身上钻刻的枢杆孔和五个刻度点,是以枢杆为中心。从而给出了地球自转的每日时刻,和“日”的计算单位,也说明了“月”的依据。玉鹰和玉片内的同心圆,说明了“年”的确定和“四季”的划分,而“八角纹图案”给出八个节令气候等份。这样,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鹰身上,出现的钻刻有枢杆孔与五个刻度点、同心圆、八角纹等图案,已经完整体现了“年、四季、节气、月、日、时辰”的历法内容。正如,陈久金、张敬国先生在《含山出土玉片图形试考》中的“河图、洛书均用五行,并无本质的区别。远古没有文字,人们才使用钻孔、画圈的办法计数,以代替五行交替记载时节。因此,河图、洛书就是历法。”而按我说,含山县玉鹰身上和玉片内的钻孔、画圈、八角纹,不但充分说明是历法,而且还是“一本”十分完整的万年历。

三、年鉴对比说明我国是发明和使用历法最早的国家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6000年)的七孔笛状文物,郑州大河村出土的七孔石条文物(公元前40世纪),具有着相似的七个太阳高度点钻刻表模样;和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鹰身上(最近经测定制作于公元前5300年),也钻刻有枢杆孔与五个太阳高度点等等。我们按测量刻度表底座的出现年鉴和按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七孔笛状文物年限考证分析确定,那时我国天文历法的发明和使用,已经比埃及早3000年久。
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太阳纹陶片,公元前40世纪,其复原钵饰有十二个太阳,证明已有“时辰”及“月份”的划定。亦可以和古埃及的历法出现等划在一个年代时期。
我们即使不以上述最高年限的文物来比较,单以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最近经测定制作于公元前5300年)的玉鹰和玉片等文物,它们所刻画的同心圆、八角纹图案及钻刻点的内容看,当时对“年”“四季”“节气”“月”“日”“时辰”的认识和划分精确度,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这也是天文历法测量技术方面的完整体现。仅仅以此公元前5300年的出土文物年限和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历法出现年限比较分析,都要早出1300年的历史。中国人才是天文历法的最早发明者和使用者,因此“历法”的起源和使用最早的国家,应该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                                                                               

2005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参考文献:
[1]《地理辨正疏》蒋大鸿传,姜汝皋、张心言注,连元阁藏板,公元1880年(光绪庚辰年春)镌。该书记载有赤松子传秦朝黄石公,明朝蒋大鸿对该典籍另外立论注释。它共有三卷,原文仅有400多字,上卷古文原作《堪舆篇》,晋朝郭璞称之为《气感篇》,唐代丘延翰称之为《理原论》。中卷古文原作《天官篇》晋朝郭璞称之为《神契篇》,唐代丘延翰称之为《天元金书符》。下卷古文原作《丛辰篇》。明朝后,多数是以蒋大鸿注释为范本。
[2]《白话尚书》周秉钧译注,岳麓书出版,1990年8月第一版批一次即刷第8页。
[3]《东方科学经典》梁寿平注解。
[4]王先胜《揭开易学界的神秘面沙――当代中国易学研究反思录(1)》中国先秦史(http//zgxqs.org)






                此文稿献给母亲六十周年。

支持(0中立(0反对(2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荆溪之民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1 积分:21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9/24 8: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4 9:13:00


拜读!
祝您阖家吉祥!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浪-淘-沙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068 积分:4263 威望:5 精华:4 注册:2008/11/13 21: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5 19:12:00

无法有效证明中国是使用天文历法最早的国家。

且这个问题也不是论坛能够检验的。

 

建议楼主有机会把论文发表到权威机构的刊物上,请专家来论证一下。

 

当然,对于楼主发表的大作,我还是要说一声“您辛苦了”。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梁寿平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9 积分:3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0/2 2:3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0 22:26:00

以下是引用浪-淘-沙在2009-9-25 19:12:00的发言:

无法有效证明中国是使用天文历法最早的国家。


且这个问题也不是论坛能够的。


 


建议楼主有机会把论文发表到权威机构的刊物上,请专家来论证一下。


 


当然,对于楼主发表的大作,我还是要说一声“您辛苦了”。



恕本人冒昧:我发的文稿,不需要论坛检验,而且这只论坛而已。有无有效证明中国是使用天文历法最早的国家,你可以参考《突破河图洛书数字化的天文测量技术原理及其意义》,也许有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假如其他有像你一样认真的专家,有可能会说同样的话“您辛苦了”。他们的最后结论是:“没有义务”,因为是是你个人的观点,与“民族”没有关系!!
所以,我以发帖式向人们透露,看看我这条“笨鱼”会撞到哪位好渔夫的网上。说笑,说笑!!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浪-淘-沙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068 积分:4263 威望:5 精华:4 注册:2008/11/13 21: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0 22:42:00

那我加上一句“祝您好运”。

祝你早日遇到伯乐,如果你真的是千里马的话。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天文历法的国家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