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L-7曾一平:简论历法改革


  共有1360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L-7曾一平:简论历法改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历改委西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311 积分:82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30 8:41:00
L-7曾一平:简论历法改革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26 20:44:00


简论历法改革 
太原科技大学  曾一平
  历法改革有世界范围的,也有国家范围的,对中国说就是中国历法改革。
  中国的历法改革不能脱离世界,所以应先讨论世界历法改革。
  一、打开联合国对历法改革禁令的钥匙
  195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当时由印度等国提出的历法改革方案作出裁决,无限期搁置对历法改革问题的讨论(这个裁决是美国提出的),理由为当时的改革方案中包含一个对七日连续星期的改革建议,将每年52星期以外多余的一日或两日作为周外日,称为“空日”处理。裁决认为“空日”违反了宗教信仰。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搁置禁令至今没有解除。
  半个世纪以来,民间研历者继续提出了许多新的改革方案,其中有少数是将闰日制改为闰周制。即平年改为364日,52个整周。每6年或5年积累出一星期,该年作为闰周年,有53星期,从而避免了“空日”的出现。但闰周年的日数成了371日,这就使得季节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损害。
  其余的改革方案几乎仍然坚持“空日”主张,只是将名称加以改换而已。这可能是搁置禁令未能解除的一个客观原因。
  为了争取解除禁令,推进世界历法改革重新起步向前进,必须从历法理论上寻找解除禁令的出路。历法理论的核心是关于历法功能的探讨。历法产生已经几千年,它是与天文学相伴产生和发展的。在中国,天文和历法不分家,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天文的功能就是历法的功能。天文是高深莫测的,是神秘的,常人难于问津,只能买一本皇历奉为圣旨或天命。皇历是不透明的,是专家依据天文算出来的,从性质来说是属于天文性的历书。它提供作为民用, 是皇恩浩荡的施舍。实际上,一般人需要什么呢?无非是某日是几月几日,离开下一节气有几天?如此而已。皇历是愚民的有效工具,附载的五花八门的阴阳吉凶却大行其道了。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当然要排除在历法功能之外。由此可以看出,民用历的功能就是两个:计数日子,指示节气或时令。民国以前只有阴历,计数日子是阴历的月、日。民国以后改用西历,它是阳历,计数日子变成阳历的月、日。可见都不需要星期啊!
  既然历法的功能本来只有计数日子和指示季节,那么有年月日框架就已足够了,何必加上个星期来掺乎呢?这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那就是“世界历法改革方案本来不必包含星期,只需有年月日框架”。
  有人说,那不行,星期很有用,它是人们作息离不开的生活周期。我回答他,不错,我也离不开它。但你不必强迫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星期,没有这个必要。让每个国家自己去选择就是了。想用现在的连续七日星期就照旧用下去。什么时候不想用了,自己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宗教信仰自由,谁也不能干涉。行了吧!  
用这把钥匙,是不是就把禁令这把锁打开了。还有什么理由来搁置讨论历法改革呢?
  二、四季的划分  
历法的两个功能之一是用日期指示季节,所以必须先弄清四季的划分。传统的四季划分有东方和西方之分。这不仅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而且也是天文学上的差异。这个问题可是有关世界历法改革的严重问题,应当认真对待。咱们是中国人,对东方的四季划分家喻户晓,不必先说。先来说说西方的四季怪论。西方只知道黄道上的四个点,即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他们说:这二分二至是四季之始。他们也知道,冬至太阳走到最南边,夏至太阳走到最北边,春分和秋分则是太阳照射赤道,昼夜相等。但却硬要说这四点是四季之始。现在再说咱们东方人的观点。咱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发现冬至太阳照到最南,夏至太阳照到最北,春分秋分昼夜相等。既然最南最北都是极点,昼夜相等也是极点,离开极点左右一点点,就都不是极点了。于是若把太阳在天空的轨道(即黄道)分成四等份,每份占90度,让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点为这四等份的中点,那么自然冬至所在的那份就是太阳照射的偏南区,夏至所在为偏北区,春分和秋分所在为二中区。而且,这四点正好在各区的中点,即极点。按这样划分的黄道的四个区域,正好能指示太阳在一年内的南北位置特征。太阳的南北位置的变化正是各地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四个区的划分正是天文四季的最合理的划分法。按这个划分法二分二至正好是各区的中点,也就是各季的中点。于是四区的分界点也就是四季的起始点了。这四个分界点正是中国人称为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点。这就证明了中国人的观点,即东方人的四季划分观点是合理的科学划分方法。中国的天文学讲了几千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上也讲中国的四立和24节气,却始终是模模糊糊的,不敢把这一观点分歧挑明白,不敢理直气壮地指明东方人的观点是合理的,不敢对不合理的西方观点指明批评。这是中国天文历法学者的怯懦。今天的历法改革研究者有责任和义务对西方的不合理观点进行挑战和抗争。在世界历法改革问题上,绝对不应屈从于西方的无理观点。如果西方以多数强行通过西方观点的历改方案,中国决不能屈从, 不应与之接轨。而应坚持自己的观点改自己的历法。天不会塌下来,真理在我们手中。
  三、历法框架三要素  
决定一个透明历法框架需要三要素,而且只需要三要素,那就是:年首、分月、闰法。例如现行历(公历)是一个透明的历法,它的三要素是:年首——由上年的年首和闰法确定下年的年首,上年若为平年,上年元旦365日后为下年年首,上年若为闰年,则上年元旦366日后为下年年首。按季节说,公历的年首是在冬至日后的第10日或第11日,在立春前的34日。分月为:1、3、5、7、8、10、12为大月,各有31天;4、6、9、11月为小月,各有30天。2月特小,平年28天,闰年29天。闰法是: 公元年数逢4倍数为闰年, 逢100的倍数之年减闰,逢400的倍数之年不减闰。按照这样的三要素,任何人都能作出某指定年的公历年月日框架。所以说公历是透明的,是民用历。
  四、民用历法的设计原则 
 设计一个新的民用历法,应当先明确几个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要想达到的目标。目标是从上面探讨过的民用历法的功能自然衍生的。第一个功能是计数日子,当然计数越容易越好。历法越简明,计数就越容易,所以第一个原则就是简明。第二个功能是指示季节,当然指示应该既准确,又简便。准确不必要求过高,要有个误差的容许限度,一般认为差一天是可以容许的,差两天就嫌大了,偶然一遇还可原谅,多了就不容许了。简明和准确这两个原则是对立的,矛盾的。简明会降低准确,准确会影响简明。二者如何调和适当,是设计历法方案的关键。
  五、公历为何需要改革?
  从公历的年首看,它在冬至后约十日,立春前34日。公历新年一开始,就远离了季节的开始,因而以后的日期很难指示季节的进程。所以造成四季都分不清,更不用说节气了。再看它的12个月,大小乱七八糟,很不好计算。这就严重违反了简明、准确二原则,笔者常用“年不正、季不清、月不齐、节不明”来简单描述公历的主要缺点。它有这么严重的缺点,所以需要改革。怎样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遵循两个设计原则来选定三要素。
  六、世界新历法的年首怎样选定?
  要日期简明、准确地指示季节,首要的是年首选在季首。季首有春夏秋冬四个,应选哪一个呢?这不难作出决定。历法要稳定,不能轮流坐庄,得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世界人口过半是生活在北半球,因此应按北半球的季节习惯。东西方文明都不约而同地以春季作为年的第一季,这是有文字记录可证的。所以以立春作年首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七、月份怎样划分?
  年首选定之后,月份划分是个关键。分歧意见也最多。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没有遵循简明的原则。人类计数采用十进制是因为人手有5个手指。月长选用5的倍数是最理想的选择。年长365日,它除以12,平均整数正好是30,剩余又是个5。再看春夏秋冬四个自然季,长度分别约为91、94、91、89日。只需把春秋两季各减去一日加到夏冬二季,就变成90、95、90、90日,这样每季分成三个月,各月刚好是30日,只有夏季剩余5日,全加在6月末,35仍然是5的倍数。这是难得的巧合。这样的月份划分,简明性就不必说了,需要再考虑的是不是能够满足季节的准确性。由于自然季长只对春秋二季向邻季调了一天,所以四季的首日最多只有一日之差,没有超出界限范围。对世界历法四季的准确性都合要求,这就够了。至于对24节气准确度的检验,下面在中国历的讨论中再作检验。还有一个小尾巴没有解决,就是闰年的闰日。这个尾巴加到哪月也要破坏5的倍数,就只好把它作为唯一的例外了。我是也把它加在6月末,免得又生出一个31日的月来。许多其他历法设计者愿意固守30和31日大小月的传统习惯,认为这样的月长差距小,看起来更均匀,四季长度也更均匀,24节气也更接近月初和月中,不致偏差太大。说起来优点不少,然而每年有近一半的月长为31日,它不是5的倍数,所带来的不方便的害处,与它的好处相比较,究竟利大还是弊大,是值得掂量的。在上面指出的优点中,最值得考虑的是节气偏离月初月中这一点。拿这一点与6月独大的35日大月方案比较,后者虽有三个月的节气偏离,但却有非常简单的偏移规律,足以弥补其缺点。其所失换来的所得要大得多。总起来衡量,仍是甩掉月长31日的方案优越。有不同意见者,可以继续进行辩论探讨。
  八、闰法可以作为独立问题考虑
  闰法虽是历法框架三要素之一,但现行公历的闰法在千年内还能保证季节的稳定性。由于闰法的改进可以随时加进任何框架方案中,因此当前不予考虑并不影响框架的制定。闰法的改进建议有好几种,各有利弊,还需专家们慎重斟酌。所以当前可以暂缓改进,仍然沿用公历闰法。  
  九、一个新世界历法方案框架——自然历法
  至此,一个新世界历法框架已经完成。笔者暂且取名为:自然历法。将它重复概括如下:
  1.年首  近似立春日,现行公历2月4日。
  2.四历季 春1~3月,夏4~6月,秋7~9月,冬10~12月。
  3.分月  各月30日,只有6月平年35日,闰年36日。
  4.闰法  暂同公历不变。
  十、中国的历法改革
  世界历法框架确定后,即可讨论中国的历法改革了。中国的现行历法表面看有公历和夏历,但主要法定历只有公历,夏历只能看作传统文化遗产,应用领域已经很小。中国的历法改革实质上就是在世界历法改革的框架上增加一些中国特殊需要的东西,增加之后就成了中华历表。对于夏历,它已经是文化遗产,只需保存而不需再改革,改了也无用武之地。下面就来讨论中华历表。
  中华历表是在自然历法的年月日框架上增加以下项目:24节气,星期制,朔望日,法定节日。分述于下。
  (1)24节气  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内容,用来细致指示季节进程的标志。其天文定义是对太阳在黄道位置的24个角度等分点,角度起算点是春分点作为黄经0度。第一个节气点为立春,在黄经315度,以下每15度一个节气点。黄道是地球绕太阳轨道面与天球的交线,或太阳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轨迹。由于太阳处于地球轨道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日距离会有变化,日远则角速度慢,日近则角速度快,因此24节气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大致在15日左右变化,因而24节气在历法日期上不会固定。节气的精确时刻需要天文观测和繁琐计算,因此它是不透明的。历表上可以把天文计算的结果附注在日期上,这是真交节时刻,如果只加注其日期,则称真节气日。真节气日的排列没有一定规律,但可适当简化为近似节气日,使简化节气日有一定的排列规律,这项工作称为节气日期的透明化。节气日期透明化后,简化节气日与真节气日一般相差应不大于一日。简化节气日的排列规律为:
  春秋冬三季在各月的1日和16日,节气间隔为15日。夏季4、5、6三个月,从夏至起至大暑的五个节气间隔为16日。闰年从大暑至立秋的间隔也为16日。这样在年历表中,它从立夏到大暑的位置是处于一对角斜线上,既容易记忆掌握,又符合简明、准确二原则。
  (2)星期制  中国历表中的星期制选择:应由政府通过民意调查后决策选定。本建议仅提出两个推荐方案:一是连续七日星期制不变;二是层次五日周方案。层次五日周取每月一日为星期一,五倍数日为星期日。闰年的闰日为重复星期日。
周末休假制度需由政府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决定,有条件之后可以实行“三工两休制”。
  (3)朔望日  在短期日历上可以加注不透明的阴历朔望日。而且也可将朔望日作透明化处理,在历表中附加简化朔望日。其透明化的方法如下:
  把2000年自然历法的1月2日朔日定为纪月1月(比照年的公元1年),自此以后纪月连续计数。单数月为大月(30天),双数月为小月(29天)。每百月中的30、60、90月变为大月。(以后到1000、3000、5000、6000、8000、0000月也变为大月。不过这是近百年后的事,是有备无患)。历表中可以只记百以下的纪月数。
  简化朔望月的误差一般在一日以内。符合简明、准确二原则。
  (4)法定节假日  由政府根据民意调查作决策。
  中华历表如果只包含简化节气日及公历对照,它可以千年长期使用。
  如果兼含七日连续星期,则可制出14种年历表供长期选用。
  如果需要兼含简化朔望日,则可按纪月数和大小月排列规律每年加注。
  关于朔望日透明化的说明:
  简化朔望日只是为使朔望透明化的一种方法,便于一般人掌握朔望日。并非用来改革夏历。前面已说过:夏历作为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已经不是主要的现行历法,不需改革,改了也不会有应用场合。但朔望日则有其应用价值,有必要透明化。这是笔者创作朔望透明化的目的。
  十一、走在世界历法改革的前面是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西方在科学技术的很多方面领先,但是在历法上是保守落后的。公历只是在走上阳历之路的方向上走对了,然而西方至今不能正确划分四季,不接受24节气,阻碍了历法的进步。要在短时期内改变西方人的观念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要等待西方接受本文的历法改革理论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不能等待世界历法改革才一起改革。中国人应该走在世界的前列,作出成功改革的榜样,世界上没有另外的国家和民族能够代替。这是中华儿女的光荣历史使命!
  (编者注:由于本文篇幅较大,作者已将以上部分贴文于人民网强国社区)

(载于《历改信息》第25期,2005-07-15)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L-7曾一平:简论历法改革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