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G-10座谈会上的发言:历法与社会(三题)


  共有1698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G-10座谈会上的发言:历法与社会(三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历改委西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311 积分:82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30 8:41:00
G-10座谈会上的发言:历法与社会(三题)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2 9:34:00

历 法 与 社 会(三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肖子健教授  董建中教授

````关于历法与社会或历法改革与社会效应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历 法 与 生 产
````历法作为天文学知识的应用,自古以来就是从生产的需要中产生,又为生产服务的。所有文明古国概莫例外。在人类早期的渔牧农业社会中,气候的变化对社会生产甚至人类生存是生死攸关的。人们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动植物生长、农牧生产的周期与天象(日、月、星)的周期运动是有恒常对应关系的,于是发明了对照天体运动的历法来指导生产以不误农时。开始是以月亮盈亏的12个周期表示四季周而复始, 是为阴历(月亮历);随着天文学进步,人们终于发现真正的周期是地球自转365次构成地球对太阳公转一周的大循环,是为阳历(太阳历)。历法中纳入“周”是西方后来的事,尽管有上帝七天造世界之“根据”,实际上是出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社会需要,要为劳工区别出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来, 在东方农业国历法中则无此概念。这也反映出历法与生产的内在联系。

````现代天文学基础上的太阳历已经十分精确反映四季的变化周期,制定名符其实的万年历也绝无问题。在中国,原附于阴历上的为农业服务的24节气,都可以稳定而科学地均分到太阳历中,彻底解决了阴历中常出现闰月,而使节气与实际往往脱节的难题,阴历指导生产的意义已经结束。现在人们还称之“农历”,实际是一种习惯的称呼。我们研究会在这方面的呼吁——正名,应该说不应有太大阻力。但“农历”这种旧的记年法(用干支形式),能不能很快退出舞台,从中国来说,还要考虑一个深远的问题——民俗。

二、历 法 与 民 俗
````民俗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现象,早就进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人类文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在学术上被定义为“构成国民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事实,而且是它们年年岁岁、反复呈现于生活之中的集体生活现象”,“是不以天文学为媒介而传承下来的共同文化”。有人称民俗为“非文字媒介常民中日常性、集体性、典型性的反复地传承三代以上的语言、行为和观念 …… 它是与一切阶级、身份、出身、才能的差别并无关系,在无意中反复出现的一种典型行为”,“它不只是过去历史的残存,也成了现实生活文化的全部”。
````民俗具体表现为人群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丧、节庆、典仪,以及禁忌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的行为方式。任何民族的基本文化差别,除了语言文字就是民俗,它是任何民族的外在“符号”特征。

````民俗是人们在共同实践长期无意识形成的产物,国家政府等上层建筑可以影响、引导它,但不可能人为地“创造”和“消灭”它。民俗作为“社会本能”,它同“生物本能”一样有很强的遗传性,但也正如生物本能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异一样,“社会本能”的表现形式——民俗,也是可变的,不过不是随个人意志而变,而是随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交往的影响而缓慢变化。当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只是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强劲,而且还伴随着强劲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在这大环境下,民俗的变异也是必然的,但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民族差别(它的消灭是在阶级消灭后更长远的事情),民俗自身的惯性还会顽强地起作用,各民族的民俗将长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丰富色彩。

````民俗既然是一种岁岁月月、周而复始的行为方式,它必然要同“历法”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那些通过集体表现的民俗活动,都是有其世代因袭的固定日期。在中国,共同活动的民俗大多挂靠在阴历上(如五月五日端阳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腊月八日祭祖等等)。即使生产上勿需阴历了,在民俗活动上还要查阴历,于是总得有人算阴历、编阴历。这些民俗长期存在,决定了阴历不会很快退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

````我中华民族有一大民俗——春节,其日期是阴历岁首,其社会文化意义,第一是除旧佈新、万象更新,第二是家庭团聚。后者尤其是“家本位”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符号特征。日期或者可变,但意义难以剥离。考虑到阳历已成为正历,春节的除旧佈新意义可以名正言顺地由元旦来代替,因此以前中国政府曾有兴“元旦”之举,但元旦归元旦,春节的民俗地位并未因此动摇。我研究会早有改定春节在“立春”日之建议,是一大胆的新建议,但响应不大(也许以后会有变化),按现在三种过年方案,分析起来,可能是事出有因(客观原因),示意如下表:
              论证理由
人文/价值
选择影响记年除旧佈新
(不可妥协)实际自然回春状态
(较可妥协)日期稳定性
(更可妥协)
1、原春节(阴历岁首)强强弱
2、与元旦统一(阳历岁首)强弱强
3、春节改为“立春”日弱强强

在论证第三方案时,可以从科学性、规范性出发强调日期稳定性,但在社会心理、价值选择上,它可能并不成为最重要理由。因为人们可以容忍“日期不稳定”,但不太容忍失去“除旧佈新”即岁首意义上的春节。考虑到春节作为民俗这一本质特征的社会事物,对它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甚至完全合乎现代化大方向时,也还要充分估计它作为“民俗”文化自身的规律,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思想准备。

三、历 法 与 封 建 迷 信
````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和认识的低下,对自然、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有许多神话式和前科学形态的猜测,其中合乎统治者利益的,往往被强化成为理性的意识形态,作为维护现有秩序的精神统治工具。东西方无不如此。中国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把儒学神化、神秘化之后,它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命论、宿命论的思想,滋生出中国社会许多封建迷信。由于近代中国科学教育落后,这些迷信至今在中国大地上还浓厚地存在,有的则打着“科学”的幌子愚弄群众,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包袱和前进障碍,甚至长出像“****”这样的妖法邪教。

````封建迷信的一个重要寄生点就是历法。由于历法是既表征天体运动又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时空体系,正好可以作为使“天人感应”具体化的工具。最流行的算命就是按生辰“八字”(即阴历记年、月、日、时的共八个干支符号)作出宿命论的种种推演。市场上尚在流行的“皇历”中,每天都仍然被设定有禁日、吉日之类的性质,作为人们行动的选择根据。还有一些年复一年的迷信活动,也是附着于阴历日期之上的。如流行北方的二月二龙抬头庙会,伴随的就是该日的观香算命、求神祈愿迷信活动。由于阴历在客观上还会长期存在(仅仅是民俗的需要,它就不会很快消失),所以一些迷信自然还有生存的机会和寄生的场合。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宣传和无神论宣传,还阴历的原来面目,清除寄生于其上的种种封建迷信,仍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严重任务。

````总之,历法改革的历史过程,必然是“淡化”阴历的过程(但要看到它会在顺应传统民俗上获得长期的存在价值);是与世界协同合力推出更科学更合用的新世界历的过程;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清除寄生于阴历之上的封建迷信、反科学邪说,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的过程,它任重而道远,但总趋势是不会逆转的。
````致谢:本文写作承金有巽教授提供重要资料,特此致谢。

(载于《西安历法改革研究座谈会文集》,2002-10)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G-10座谈会上的发言:历法与社会(三题)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