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G-9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共有1749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G-9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历改委西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311 积分:82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30 8:41:00
G-9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7/2 9:32:00


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  蔡 堇
 
````任何事物总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新生事物总会代替旧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有更新的事物代替原有的新生事物。但在新旧交替的时期总会有斗争,甚至有曲折、有反复。中外历法的演变也同样符合这一规律。综观中外历法史,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真理。
   
````由于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原始的自然历(“草木历”)改革为星象历(“大火历”、“岁星历”),星象历改革为纯粹太阴历,其改革过程还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断,不同思想斗争是会有的。而由纯粹太阴历改革为置闰(月)太阴历,从大量的甲骨卜辞中可以得到证明。但其改革过程有什么思想斗争,尚缺乏资料。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在历法方面废除了古六历中的五历,独行《颛顼历》,其具体过程也缺乏资料。
    《颛顼历》改革为《太初历》的斗争过程已有资料记载。汉代初期仍沿用秦代《颛顼历》,由于颁行已久,且长期战乱,影响测天校历,因此误差大增。汉武帝刘沏时,司马迁等人建议改历,刘沏令邓平、落下闳等改历。
    刘沏于太初元年将新历定名为《太初历》。这是置闰(月)太阴历第一次大改革。据《后汉书•志第十二•历一》,当时“非之家十七家”。又据《汉书》卷二十一上,曾“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可见反对改革的人是很多的,斗争也必然会是激烈的。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冲之从长期实测中发现当时用的《元嘉历》已有很大误差。于是创制了《大明历》。虽然此历比《元嘉历》优越得多,但却受到戴法兴等保守派的大肆攻击。《宋书•律历下》记载了戴法兴的许多谬论。例如他认为历法应以古制为准,即使与晷影不符,发生错误,也不能改动。天体运行的规律和数据,神秘莫测,不可认识。祖冲之对其谬论一一驳斥,针锋相对地与之斗争,虽然真理在祖冲之这边,但戴法兴为皇帝宠臣,而祖冲之只是一个地方小官,其历法自然难以实行。直到祖冲之死后10年,到了梁代,其父子又奏朝廷,《大明历》才得以颁行。

````隋代最初仍沿用《大象历》,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改用《开皇历》。《开皇历》是张宾对《元嘉历》稍加修改而成,所用数据粗疏简陋。刘孝孙、刘焯等指出该历舍《元嘉历》的精华而取其糟粕,刘晖和张宾则指责刘孝孙和刘焯“非毁天历”,“惑乱世人”。刘孝孙多次上书力争无效,后携带自撰《孝孙历》,车载棺材到皇宫前哭诉。杨坚令人对张宾和刘孝孙的历法进行评判。根据历史上25次日食记录考察,刘孝孙胜。本来杨坚打算起用刘孝孙,奈因保守势力较强而作罢。后刘孝孙含恨而亡。
刘孝孙死后,太史局张胄云窃其底稿,加以改写,获准颁行,后又修改,正式定名为《大业历》。刘焯早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就编撰了历法,后又参考刘孝孙的《孝孙历》重新修改,还增加许多新的计算方法,名为《皇极历》。这是一部颇为优秀的历法。但因张胄云任员外散骑常侍郎,领太史令,权重当朝,横加阻挠,《皇极历》未能实行,刘焯也因之含恨而亡。

````唐代曹士芄的《符天历》和后晋马重绩的《调元历》都曾颁行,但也都因不用所谓“上元积年”而受到保守派的攻击。不久便被废除。南宋杨忠辅撰写《统天历》,为了避免保守派的攻击,违心地虚设“上元”,但仍受到大理评事鲍浣之的攻击。此历只颁行9年即废除。

````北宋沈括曾任司天监太史令,在任期间曾提出“十二气历”理论。他尖锐指出:置闰(月)太阴历的弊端是“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繁猥”(《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而“十二气历”的优点是“如此历日,岂不简易端平,上符天运,无补缀之劳?”(同上)这一理论则属于太阳历,对我国传统历法的改革具有革命性质。然而他的理论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被保守派咒骂了七八百年。例如,清朝腐儒阮元曾无端指责“十二气历”理论是“与羲和(传说黄帝时代管天文的官)置闰之旧,显相违戾,徒聘臆知,而不合经义”(《畴人传•沈括传》)。

````实际上沈括当时就料到他的:“十二气历”理论会受到保守派的诬蔑攻击,他曾说:“予先验天百刻有余有不足,人已疑其说;又谓十二次斗建当随岁差迁徙,人愈骇之。今此历论,尤当取怪怒攻骂,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正如沈括所预言的“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1852年太平天国的《天历》,基本上就是根据“十二气历”理论制定的。约在1930年,英国气象局制定一部肖纳伯农历,其方法与“十二气历”不谋而合。

````明代只颁布过一部历法——《大统历》,而这部历法还是将元代《授时历》修改而成的。随着时间推移,误差日益明显。例如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五月甲戍夜月食,钦天监推算差一天;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十一月壬寅朔,钦天监推算日食食分及时刻,又发生错误。虽然陆续有人提出修改历法,但由于明王朝“祖制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始终拒绝修改,甚至还禁止民间私习天文和历法,违法乱纪者处以极刑。
到明末,《大统历》误差越来越大,朝廷内外要求改历呼声更高。当时,西方天文学方法传入。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朝廷设立“西局”,由徐光启领导,采用西方天文学方法编撰《崇祯历书》。而领导“东局”的魏文魁坚决反对修历,更反对采用西方天文学方法。斗争异常激烈。《明史•历志》曾记载双方推算、实测的较量计有8次,结果徐光启等获全胜。《崇祯历书》于1629年开始编撰,1934年编就,又争论了10年。虽然最后得到崇祯的认可,但1644年明朝亡,终未实行。

````清朝建立后,德国人汤若望将《崇祯历书》作了删改、补充和修订,呈献朝廷,即《时宪历》。顺治当即颁行;又任命汤若望主持钦天监。
    杨光先借口《时宪历》上有“依西洋新法”字样,便痛哭流涕,上书朝廷,攻击汤若望。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杨光先又向朝廷上书提出汤若望“新法十谬”。由于《时宪历》推算该年十二月朔日食有误,又上书说:汤若望选择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行;尤其是新历只包括200年,与“皇上历祚无疆”“殊大不合”(《清鉴》卷四)。汤若望遂被判罪,杨光先接任钦天监正,吴明煊为副,废除新历,仍用旧历。杨光先说:“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洋人。”(《不得已》)
    康熙七年(公元1868年)吴明煊造《七政民历》多有误差。杨光先却多方包庇,事发下狱,判为死罪。杨光先老泪横流,上书朝廷,承认“臣只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鲁迅《看镜有感》)。

````正由于新历采用西洋制历方法,并且任用洋人,这对国内长期以“天朝上国”思想自居的士大夫产生强烈的冲击。而他们无法反驳西方制历方法的优点,却迂迴地提出“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的制历方法实际上是来源于中国。这样便挽回了“天朝上国”的面子。江永、戴震、赵翼等先后坚决反对此说。斗争连续不断。直到清末,查继亭重刻《畴人传》“后跋”中还说“西洋虽微(精细),究其原(源)皆我中土开之。”“西学中源”之说在我国一直持续了200多年来,足见思想观念的改变难矣哉!

````太平天国的《天历》是由冯云山创制的,1851年颁布,1852年实行。1858 年洪仁玕又作了修订,在太平天国所辖地区实行了16年6个月。其主要优点是:年的长度与回归年极为接近;将朔望月改为节气月;月份与24节气力求一致;大小月建排列有规律;以立春为元旦;保留干支记日;无封建迷信内容。总之,《天历》的实行是我国古代历法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完全废除了太阴历,只用太阳历。再者,《天历》推行又非常坚决,例如,下令过《天历》新年,严禁过“妖年”(旧历年)。当时天京(南京)城内有的妇女和老人“私过旧年”“被杖”,浙江长兴有乡于旧历除夕赛神受到罪罚。
    清朝统治者却对《天历》进行诽谤和攻击。例如,曾国藩曾叫嚣:“行夏之时,圣人之训,蠢尔狂寇,竟至更张时宪”,“逆天凟天,罪大恶极”,“是贼之悖,为亘古所无”(《讨粤贼檄》)。他还哀叹道:“举国数千年来,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净尽”,使“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泉”(同上)。

````外国进行历法改革也同样是有斗争的。现根据有关资料列举如下:
````我国现行公历是国际现今通用的历法。它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的。由于基督教早已分裂为不同教派,这些教派在各国的地位又不相同,因而对格里历的态度也就不同,即使在西罗马帝国的中心意大利,也有些地方没有很快实行。信奉新教(我国称基督教或耶稣教)的国家“宁愿偏离太阳,也不靠近教皇”。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反对尤烈。例如,苏联1917年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2月14日才开始实行。据说,直到现在,俄国东正教会仍然不按格里历而按儒略历过该教主要节日。希腊直到1924年3月23日才实行格里历,波兰国王曾强迫国人实行格里历,从而引发了“历法风潮”。瑞士一些村民在武力胁迫下才勉强接受。英国有些市民在伦敦大街上高呼“还我三个月来!”(因格里历新年比旧历新年早2月零24天)。宫廷中的贵族妇女感到仿佛一下子老了3个月,更加愤怒。
    日本原来采用的是“天保历”(阴历),从明治6年1月1日起改用格里历,改历是以作为法律的第337号内阁令发布的。从法律公布到实际改革只有1个月,再加上改历后靠月薪生活的人们少拿1个月的薪金。因而招致不少抱怨。但由于政府坚决推行作为唯一法定历法的格里历,避免了“两历并行”的社会困扰。

主要参考文献
陈元方:《历法与历法改革丛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崔振华、李东生:《中国古代历法》,新华出版社,1992。
唐汉良、舒英发:《历法漫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载于《历改信息》第22期,2005-02-18)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G-9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