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摘下“农历”的假面具(见图表)!揭开它的真面目(一)
雪原白兔 2009-02-17 16:24:52.0 载于新华网发展论坛
四十多年前的1961年,在中国的辞典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农历”。然而,“农历”并不是新生事物,而只是中国历史上“夏历”或“皇历”的一个变称。
“皇历”的学名原叫“夏历”,是中国汉族的一种历法名称。因为系皇家主持编发施行,使用的朝代又多,故百姓通称“皇历”。
由于历史的原因,皇历这个名称在四十多年前被忌用。取而代之的名称就是“农历”。可惜的是,名字改了,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一个农字,听起来光鲜,却名不副实。(参见文后的图表便知)
当过农民的人大多知道,种田人最讲究季节和节气,所谓一年四季,24节气,是指“阳历”而言。而“阳历”的编制,是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为依据。这正是太阳光“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南移,再从“南回归线”回到“北回归线”所经历的时间(与“回归年”等长,“回归年”的天文定义见*)。因为这个时间的平均值是365.242199…日,所以整数化为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以便于实用。
地球上“春夏秋冬、寒暑冷热”的四季变化,是由太阳光入射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因此,凡按这个变化周期(太阳年)编制的日历,都叫阳历。反之,如果按月亮圆缺变化周期(朔望月)编制的日历,就叫阴历。
由于太阳光直射点的变化周期(365.242199…日)与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29.53059…日)之间没有整数关系,所以自人类产生文明以来,一切试图将它们两者合二为一而又照应周全的努力都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作为“阴阳合历”中的一种,“夏历”(“皇历”、“农历”)正是这种历法规则的典型代表。
下面图表中的主要数据,是笔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编写的《新编万年历》中转录而来。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所谓的“农历”中,主要反映的是月亮的圆缺,而阳历中
的24节气,在其中只处于可有可无的奴仆地位。这从癸丑年有26个节气,甲寅年和乙卯
年中却只有23个节气就可以看出。再如:“立春”和“雨水”在癸丑年中就出现了两次,而甲寅年中缺少了“雨水”,乙卯年缺少了“立春”,则更能说明问题。
这个图表还证明:一个同名节气,在“农历”中的位置是很不固定的,它游移得非常厉害!例如:“立秋”在癸丑年中是出现在“农历”七月十三,而在甲寅年又跑到“农历”
的六月廿三去了……
这种神出鬼没、捉摸不定的现象,叫农民如何记忆,又如何掌握得了呢?
但是,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同名节气,在公历(阳历的一种)中的位置是很少变动的,例如“大寒”,在2034、2035、2036这三年中,都是出现在1月20日。又如“立
春”,它大多时间总是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4日,只有极少数时间出现在2月3日或2月5日。即使偶有变化,也不会超过一日。
看了这张图表,读者可以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农历!而夏历这个凭着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十二生肖、阴阳五行装神弄鬼的老皇历,尽管披上了“农历”这件新衣服,戴上了这个假面具,但名不副实的本质却只骗得了一般人,骗不了已掌握了科学知识的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