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知识讨论区历法知识 → R-10 一切从零开始——历法改革之我见


  共有167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R-10 一切从零开始——历法改革之我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历改委西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311 积分:82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4/30 8:41:00
R-10 一切从零开始——历法改革之我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5/5 11:01:00

R-10 一切从零开始——历法改革之我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路迪民教授

我的老同学岳儒先,双目失明近二十年,却依靠听广播,由孩子念文章,热衷于历法改革的研究。在我深受感动并协助他整理文字的过程中,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对历改也产生了兴趣。儒先兄的同步历,设置零月,使我萌生了一切从零开始的想法,即设置零年零月零日,权且称为“新方案”吧!现作如下陈述,诚望专家指正。
首先说说这种新方案的基本思路或者制定原则。
1.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遵循“回归年”和“太阳日”这两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便利人的生产和生活,便于使用。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只要摈弃阴历和闰月,实行阳历和闰日,则农时和日期基本固定,正如大家公认的“阳历是真正的农历”。而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来说,月份的整齐和“固定星期-日期关系”就更为重要。现代历改运动的先行者马斯特罗菲尼,在1834年提出的历改方案,就以“固定星期-日期关系”为重要方针。后来出现的十三月历也是以“固定星期-日期关系”为宗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安排。
有人认为,两千年来的人类精神,是由神学逐渐向哲学和科学演变的历史,新世纪将要进入由哲学向人学的转化。故而“以人为本”也应该是历改方案的根本宗旨。
2.在历法的设置上,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就是一切从零开始,设零年零月零日,使年月日的设置与时间坐标相吻合。这是新方案最根本的出发点。
现代科学的数量坐标,无论度量衡和时间,都是以零为原点,再向正负两边无限延伸。然而人类对于数的认识,是从自然数也就是正整数开始的。对于度量衡,先祖们很自然地按照其“存在的正整数值”来计量,各级整数后的分数值,也是下一级单位的整数值,比如1.2尺,古人说成一尺二寸。这里暗含了零的概念,没有就是零,计量值和坐标值相一致。但对没有零概念的古人来说,“计时”就不像“量物”那么简单了。对于已经发生的时间范围,人们用计量值,如一年、一天、一个时辰。而对于所在的时间坐标,则因为没有零的概念,就只能用正整数来排列顺序了,使“时间序列”与“时间坐标”相脱离。比如2008年2月15日,是公元第2008年第2月的第15日,若从公元元年元旦开始算,这一天的“时间坐标”——也就是已经度过的时间,应是2007年零1个月又14天。
对这种按照排序计时的方法,至今似乎无人提出异议。当年国际联合会提出的四季历法中,将1月1日前一天作为“空日”,“名之曰零日”(其后每季三个月,各91天),这个“零日”纯粹是为了补空,并未摆脱排序计时的框架。
但是,这种方法是不科学也不方便的。这里不必讲更多道理,只要想想钟表的出现就清楚了。中国过去计时讲“时辰”,一天12个时辰,用地支表示,每时辰相当两小时,这就是排序计时法,只有范围没有数字,更谈不上坐标值。自从钟表出现以后,时辰计时就被完全代替了。钟表的起点是零,反映了一天真正的时间坐标。究竟哪一种科学?大概不会有争议的。然而不少人还固守旧习,仍把零点说成夜里十二点。年、月、日、时、分、秒是连续的时间单位,把年月日按顺序排列,时分秒用坐标值表示,是很不协调的。也许人们对零月零日开始还不习惯,如果运用久了,恐怕又对第几月第几日的排序计时反倒觉
得十分别扭。
实际上,现行历法的排序起点也是混乱的。没有零世纪和零年,但世纪中的前十年却包含了“零年代”的含义。七日星期制自巴比伦首创到公元321年纳入儒略历,都是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为序,亦称曜日,第一天(日曜日)是星期日,第二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第七天(土曜日)是星期六。这里的第一天就暗含星期零之意,当然其本义并非如此。对于这种混乱现象,都应该在从零开始的原则下统一起来。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新方案的基本要点如下:
① 一年分13个月,月序由0到12月。每月28天,日序由0到27日。
② 每月分为四周,每周7天,每月的零日为星期日(日曜日),也可视为星期零,1日为星期一(月曜日),余类推。每月的星期与日期均固定一致,日期数除以7的余数即为星期数。
③ 每年最后一天称为“年日”或“迎新日”,不计入月份和星期。闰年的闰日可放在年日前一天,也不计入月份和星期。
④ 每年分四个季度,每季度13个星期,各91天,年日和闰日也不归属季度。四季虽然不含整月,但是与周数对应。0、3、6、9月分别以第1、2、3、4周作为各季之始,也不难记。
⑤ 关于置闰法则,格里历400年97闰,3300年差一天。目前的改革意见:一是按照格里历再3300年减一闰,一是改为128年减一闰(31闰)。后者经过8万多年才比回归年多一日。相比之下,格里历的闰法层次多,不好记;128年减一闰既简明又精确,一般人只要知道4年一闰就行了,多数人一辈子碰不到减闰。所以本人主张改用后者。
⑥ 关于历年和世纪、年代的设置,若都从零开始,则2008年就要改为2007年,21世纪要改为20世纪,这个问题比较麻烦,留待后面讨论。
以上设想,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 最主要的,是历法与时间坐标的吻合,好像钟表一样,日历的月日就是该年经历的时间。比如要计算新方案的4月25日(相当于现行历平年的5月18日)在该年经历了多少天?只需下面一个简单算式:
28×4+25=137(天)
如果按现行历5月18日计算,实际只有4个月零17天。1、3两月31天,2月28天,4月30天,5月只过了17天,其算式为:
31×2+28×1+30×1+18-1=137(天)
如果要算该年经历了多少周?新方案每月4周,则为4×4+(25÷7)=19周余四天。若按现行历计算,就必须先按上面的算式计算出天数,再除以7,显然十分麻烦。
在经济生活中,常常需要计算月产量、日产量,显然用新方案比较方便。为什么一定要把年日和闰日放在年末,就是为了保持历法与时间坐标在前364天的一致,不干扰日数、周数以至时数的计算。
② 每月均包含同一日数和周数,无论按月按周计算产量、工资、收入、支出,都以相等的时间范围进行对比,非常合理。
③ 每月的星期与日期均有良好固定关系,月末都是周末,便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排,便于记忆。这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所在。
④ 对于妇女,28日乃为自然调整单位。其生理经期为28天,妊娠期为280天,正好是新方案1个月和10个月,甚为便利。
⑤ 月序由0到12,避免了某些国家末月为十三的忌讳。由于星期与日期关系固定,永远不会出现黑色星期五的忌讳。
⑥ 从环保和节约的角度讲,印刷日历的经费可以大大节省。不要日历也可以。
因为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以及星期的周期都没有整除关系,要制定一个完全合乎“天时”又十分便利“人生”的历法是不可能的。任何历改方案都有其相对的利弊,必然顾此失彼,但其取舍倾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存在优劣之别。本人对于新方案的弊端和取舍倾向看法如下:
① 每年13个月与12个月相比,显然是12个月在划分季度、显示节气方面优越一些。13是素数,没有约数。但是,无论哪一种12月历方案,都不能较好解决月齐的问题,不便计算也不便记忆。每月的周数不等,也不是整数,无法实现星期与日期的严格固定关系。对此,13月历则显示了突出的优越性。而星期与日期的关系是最贴近生产生活的历法因素,故而本人舍弃12月历的优点而采取13月历的方案。
历改时先贤按照地球公转角度划分季节和节气,强调历法的天文学意义,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地球各地不是同时凉热,气象学还以5日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22℃为夏季,<10℃为冬季。因而,季节和节气的天文学意义,与各地气候变化并不一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不像回归年那样重要。新方案在显示季节和节气方面的弱点,与其优点相比,似可置于次要地位。
② 新方案采用7日周制,并非迁就宗教观念。一是觉得5日稍短,10日稍长,7日为宜。更重要的是7为28的约数,13月历每月28天,7日周制是惟一选择。章潜五教授等专家提出的中华科学历,采用5日周制,6月平年35天,闰年36天,其余每月30天,实现了星期与日期的良好固定关系,无疑是最优秀的方案之一,唯其6月独大,亦不利于坐标设置和生产的核算。
③ 如前所述,同步历一切从零开始,则2008年就要改为2007年,21世纪要改为20世纪。再就是传统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都有一个是否变更的问题。本人以为,传统节日只是一种纪念活动,不必再去换算变更。至于历年和世纪的数字(年代已有零的概念),如果要变,麻烦较大;如果不变,取消0世纪和公元0年,约定俗成,也可以,但对公元前的纪年不好处理,所以都不可取。我个人的意见是彻底变,连公元的起点也变。世界历的公元起点,应该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比如选择世界上最早具有连续文字记载的初年为公元0年,上接人类的史前时代,使“公元前”的概念主要用于考古学领域。
这不是太大胆太狂妄了吗?下面我想就此谈谈历法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问题。
中央电视台经常播送一个广告:“高度决定视野”。历法改革应该站在怎样的高度?我觉得要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上去考虑。人类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至少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程,其中旧石器时代占去99.8%,由晚期智人变为现代人至今也只有15000年,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还属于史前时代(有连续文字记载之前的时代)。人类的“文明”,几千年来突飞猛进,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还是非常短暂的。日心说被社会认可才有400多年,至今相信上帝创世的人还占有相当比例,通用历法仍然存在着皇帝和宗教的深刻烙
印,所以不能把现代文明过分高估。历改的任务,就是要在历法领域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为此,新一轮的历改运动,要彻底摆脱皇权神权的羁绊,剔除其不科学的成分,给人类历史穿上一套全新而合身的时间外衣。如果我们一味迁就传统习惯和宗教势力,把历改方案置于“修订格里历”的框架上,就无法实现人类文明的真正飞跃。如果继续把年月日按自然数排列,时分秒采用坐标值,也许在百年数百年之后,就成为后人对我们这些“古人”的一种笑料。所以,历改的视野应该是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历改的着眼点是今后几千几万年,不是给格里历作补丁。
关于历改的途径问题,笔者以为,历改方案越彻底,付诸实现的难度就越大,但在实现之后的生命力也越强,所以也要站得高,看得远,不可急于求成。哥白尼去世57年后(1600年),布鲁诺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竟被烧死,然而日心说最终还是得到承认。历改同仁要相信历改的必然性,而历改的实现往往出于偶然。儒略历和格里历的颁布不仅由于当时已有了良好方案,还因为有凯撒和格里高利这两个权威人物的出现。现代历改运动自1834年马斯特罗菲尼开创以来,至今未成事实,目前的阻力毫不为奇。我们要研究,要联络,要呼吁,要提议案,总会有推动的作用,渐变和突变的可能性都存在。不要过分乐观,更不可悲观。只要能把各种成果留给社会,心血都不会白费的,这恐怕也是许多历改同仁宁受“吃饱撑了”之嫌而乐此不疲的共同心态。
载于陕西省老科协历改委的《历改信息》第36期(2008年5月5日)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R-10 一切从零开始——历法改革之我见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