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來肌骨清澈
人生行走,處處有般若。一低首,一思間,眼前腳旁只有野花,看得入神,仿佛所有煩惱頓消。這便是般若。般若本不在思,恰在不思之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單一句,已思意起,且萬重意。於是,隔萬重山,但不再遙遙。這就是一個人與般若的距離。
何為般若
畫不盡一山青,唱不出一樹綠,寫不出一花紅。
吹不響翠竹一枝,拾不起黃花一瓣,也找不到白雲深處,尋不了流水去處。
正所謂:翠竹黃花皆佛性,白雲流水是禪心。
凡佛一念間
春一念,秋一念,四時不念天荒地老有窮盡;愛一念,恨一念,愛恨不念海枯石爛無絕期。
花,一念開,一念落;天,一念晴,一念雨;人,一念笑,一念哭。
超然登佛地
人生是由無數的一念串起,串成珠,念念在耳,在心。
至上境界應該是“彈指聲中千偈了,拈花笑處一言無”吧?
一超然一佛地。
佛出自性
道法自然,或佛出自性,在年輕時每一思忖,都覺得盡是一個“無”字。自然,自性,過於在已,雖然年少時心裏自我情結重,但仍會想這“道”不該最終是“得”,而應是“舍”。慢慢年歲長,才知得有時就是舍,舍又是得。
康熙為蘇州仰蘇樓撰寫的對聯,“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雲”,確是有幾分相通處。很久以後,便一直喜歡這份自性。自性不是“一”,是一生二,是黃景仁《黃鶴樓用崔韻》中的那一句:到日仙塵俱寂寂,坐來雲我共悠悠。
動靜相諧
以前很喜歡“意靜不隨流水轉,心閑還笑白雲飛”的境界,因它強調的是靜與閑。靜當然好,但每十分靜裏,都有九分動。風動,才能雲動;雲動,才能月動。你坐於窗前,才會享受一分靜的好。
此時,世界是一幅畫,你在畫中。但你已被風帶走,被雲裁走,被月牽走,只有你在畫中動。
蒼岩山福慶寺有一副對聯:殿前無燈憑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對聯能生發很多意蘊,禪思。我更願想成一幅出行圖。
一僧一青衣,朗月相照,山雲相伴,去敲一扇月下門。門裏有客,恭候已久。兩人一坐,一茶,一屋月,一窗雲,說的什么,說了些池邊樹上,一只鳥的夢。
鶴壁白癜風醫院http://www.zzbdf.com/henan/hebi/
開封白癜風醫院http://health.txjob.com.cn/kfbdf/
新鄉白癜風醫院http://www.zzbdf.com/henan/xinxiang/
濮陽牛皮癬醫院http://zzhz.fynews.net/pynpx/
開封白癜風醫院http://kaifeng.xlsheng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