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4.5克、竹叶4.5克、甘草4.5克、西洋参3克、鲜石斛6克(干品减半)、鲜芦根20克、鲜生地12克(干品减半)、黄芩3克、粳米15克。 功效:益气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小儿暑热症,又名夏季热,与中医学中的“疰夏”、“消渴”、“暑湿”等证类似。其病机由于暑气蕴遏肺胃,薰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而致,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上以夏季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主要症状。似与某些小儿对高热气候适应不良有关,尤以出生后过第一个夏季的婴儿最为多见。一次发生后,常可连续发生数年。 用法:每日1剂,以水煎服,热重时一日可服2剂,可连续服用数周。 方解:本方从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来。在原方清热、益气、生津的基础上,以西洋参替代人参,使其在益气的同时加强清热养阴之功;石膏、知母、竹叶、黄芩清肺胃之热;生地、石斛、芦根可凉血滋阴,在清热之中更增生津益液之功;粳米、甘草和胃以保护胃气。因此本方对暑伤肺胃的患者最为有效。 加减:若热重不退者可加银花9克、连翘6克;口渴多饮、多尿者,可加蚕茧3枚、天花粉4.5克;舌红口干、烦躁不安者,可加西瓜翠衣6克、莲肉6克、玄参4.5克;纳呆大便不实者可加生山楂9克、白术6克、白扁豆9克,而去知母、石斛及生地;高热已退而有低热缠绵者,可加银柴胡6克、地骨皮9克,去石膏、知母;乏力倦怠,精神不振者,可加孩儿参10克、黄芪10克。 按语:夏季热是婴幼儿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疾病渐起发热,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体温常在38℃~4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关系密切,天气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两三个月,甚则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口渴不甚明显,病延日久,体温愈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4~5公升,甚则更多。小便一昼夜可达数十次,饮水愈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长,体温虽高,但大都不见汗出,甚则毫无汗泄。疾病初起,多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多饮等症状。本方正适宜于此病的初中期,亦即清暑益气之治则,暑伤肺胃之病机。北京307医院首页http://www.307m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