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外贸阴谋对当今的外贸启示
管仲辅佐齐桓公,在外贸上使用了若干阴谋,不仅攫取了巨额财富,而且征服甚至兼并了若干诸侯国。这些阴谋,虽然损透了,但是促进了中国的统一进程,而且避免了流血牺牲和战争破坏。
鲁国的孔子高度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霸”通“伯”,称霸,就是当大爷。
一、“齐纨鲁缟”
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大行无道。为避灾祸,其弟纠投奔鲁国,管仲、召忽傅之;弟小白投奔莒国,鲍叔牙傅之。
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
公元前685年春,公孙无知被雍廪杀死,齐国君位空缺。鲁庄公护送纠回齐国,与小白争夺齐国君位。小白先回临淄即位为齐桓公,在乾时(临淄区乌河源头处)打败鲁庄公,逼死纠,召忽自杀,押回管仲。鲍叔牙力劝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自己甘做副职。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执意讨伐鲁庄公。鲁国曹刿论战,在长勺(曲阜北)大败齐师,成为齐桓公称霸道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齐纨、鲁缟是古代最著名的两种丝织品。管仲请齐桓公把服装面料由纨改为缟,命令大臣也要穿缟,于是齐国百姓纷纷效仿,缟价猛涨。管仲又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反而为鲁缟大开绿灯。鲁国百姓见钱眼开,鲁庄公也贪图赋税,放任全国全力织缟,不种粮食。
一年后,管仲突然拒绝鲁缟。又让齐桓公和大臣们改穿纨。于是,齐国又流行纨,不再穿缟。鲁国的缟堆积如山,却换不来粮食,顿时陷入饥饿之中。最后,鲁庄公被迫屈服,签订了尊奉齐桓公的协议。
通过“齐纨鲁缟”这个外贸阴谋,管仲彻底摆平了鲁庄公。
管仲又用同样的原理,高价采购楚国的生鹿、代国的狐皮、衡山的械器,制服了楚国、代国,吞并了衡山。
二、“阴里之謀”
在诸侯国发展壮大,无视周王室的时候,管仲和齐桓公突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确实感动了周王室,于是对管仲言听计从。
齐桓公与管仲密谋“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预先在“阴里”这个隐蔽的地方,秘密制造了大量石璧,然后串通周王“请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临近朝觐,诸侯国仓促之下,只好来齐国购买高价石璧。结果,齐桓公大发其财,一下子聚敛了八年的财政收入,抵减了本国人民八年的赋税。
事后,为了强化与周王的联谊,管仲故伎重演,用“菁茅阴谋”让周王一下子获得了七年的“贺献”。
“尊王攘夷”是幌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手段,侵夺他国、富强本国才是目的。齐民受惠是结果,华夏发展是后话。
《管子》中的《轻重篇》,都是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忽悠。
三、“官山海”
每天、每顿饭,人人必须吃盐,不仅齐国人吃盐,其他国家的更多的人口也必须吃盐。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再贵也要吃。
那时的“中国”,只有齐国盛产并出口食盐。
管仲让齐桓公大大提高食盐价格(税率),按各诸侯国的人口数量控制食盐出口配额,结果就是全“中国”人民都向齐桓公缴纳盐税。其他诸侯国的子民,相当于注册了两个纳税国籍。
当时齐国约有50万户200多万人,全“中国”大约2000万人口。最保守的估计,至少1000万人口消费齐国食盐。平均每人每月食盐3升,每升加价2钱,齐国每月可获财政收入6000万钱。这是多么巨大的财政收入!这是齐桓公对外称霸、对内惠民的经济基础。
当然,由于食盐是微量消费品,人们并没有感觉到盐税的苛重,因此,管仲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拔鹅毛而鹅不叫”的税收效果。
至于齐国人民,虽然盐价与“国外”同样高昂,但是因为“祖国”外贸利润丰厚,其主要负担——农业税得以经常减免。
四、当今国际上的外贸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