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命理讨论区命理预测 → [转帖]“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转帖]“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选择项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易宏
  从十多年特异功能人才培训、仪器观测及应用开发实践中,从特异感知、特异致变及特异功能应用过程中,通过对目标物及“工具”在特异屏幕上进行特异操作而完成特异功能现象,总结提出“‘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它对于理论上探索特异功能的机理和本质,实践上培训人才、开发特异功能现象及其应用都有重要意义。它可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您还未登录,不能参与。 [ 参与人数 0 人 截止时间:2032/10/29 0:08:00 | 查看参与用户]
您需要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才能参与:文章 0 积分 0 魅力 0 金钱 0 威望 0
  共有112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帖]“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为斋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46 积分:1524 威望:5 精华:1 注册:2005/3/4 13:43:00
[转帖]“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6/14 0:08:00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易宏

  从十多年特异功能人才培训、仪器观测及应用开发实践中,从特异感知、特异致变及特异功能应用过程中,通过对目标物及“工具”在特异屏幕上进行特异操作而完成特异功能现象,总结提出“‘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它对于理论上探索特异功能的机理和本质,实践上培训人才、开发特异功能现象及其应用都有重要意义。它可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一、人体科学的人才培训、现象观测、仪器测量、检测仪器开发研制、总结规律、效益应用、理论探索等都是基本工作,1980年以来,我们在以上各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我们不靠神鬼,不依赖“行家里手”,在科研人员诱导培训下,几位小学生从“耳朵认字”、思维传感等特异感知(ESP)很快地发展到特异致变(PK)拨表、拨钟。特异转运,“折枝”、开花又收拢,特异书写,特异计算器等等;1980年底以来,作者结合科学仪器测试,研制了“力学效应测试仪”和“生物射线检测仪”;作了特异功能应用于种子萌发,声乐应用,以及其他应用探索;总结了“非常规效应”、“双向效应”,邵来圣和朱怡怡总结了“屏幕效应”。基于人才培训、仪器观测及应用开发实践,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我们总结提出“特异屏幕特异操作效应”简称“屏幕”特异操作效应。这对于理论上探索特异功能现象及其应用都有重要意义。它可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二、1、特异感知(ESP)中的“屏幕”特异操作效应(SPOE)
  1980年4月29日,杨丽(女,11岁)在昆明大观楼以特异感知辨认10米外的一个试样时,她说先在“屏幕”上看到纸团,再展开完成辨色认字(实际上并非展开)。
  1980年5月25日,到《春城晚报》社“断页认字”,随机从书架取一本书,杨丽、陈蕾手摸封面,按康副总编要求辨认书内某页某行第几个字,她们说,先在屏幕上看到书的页码,很快地“翻”到指定的一页,再数行认字。
  1987——1990邵来圣等进行了从数米、数十米、数百米以及京-沪壹千多公里的思维传感实验,受试者是在特异屏幕上出现图象再发出,接收者在屏幕上显示图象而完成思维传感的。
  张宝胜“从我自己说起”:“当别人把字写在一个小纸条上并揉成一团交给我以后,我用鼻子闻一下,立刻觉得呼的一下,眼前有些发黑,看东西不太清楚,这种感觉转眼就过去了,然后眼前发亮,那个小纸团就在眼前,无论我看什么地方它都在那里,这时我就想着应该把它展开才能看见,于是纸团就展开了,上面写的字和字的颜色就同样都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从闻到看清上面的字所需时间随纸团的大小和折叠层次多少而异,纸团越大,叠的层次越多,看起来越费力。例如有一次做实验,3*3CM2的纸团我用了30秒,15*15CM2的纸叠的方块我用了整整两分钟,因为第一次展开时我只‘看见’了一张白纸没有字,我想也许还有一层没展开,于是我决定再展一次,于是我看见了写在上面的字。”此为记实文字作品,可作参考。(美国)戴德.西里欧斯在六十年代进行了数百次特异(PIS)摄影。“某个做实验者在自己头脑里描绘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面容,戴德.西里欧斯通过感应,PIS摄影出的照片正是蒙娜丽莎肖像的局部特写”“飞驰的赛车,经他PSI摄影‘拍’下来的照片,那车就象静止一样”。
2、特异致变(RK)中的“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1980年4月,我们根据四个方面核对的信息(当时由于封闭的环境,对国外情况一无所知)对几名具特异感知功能的少年进一步培训各种特异功能,自力更生,勤学苦练。6月,杨丽在一天晚上训练远距“认字”时,眼前出现一只小黑手,她相当惧怕,我们告诉她,不要害怕,那就是你自己的手,静心练,可能完成“搬运”,并让她念“小手小手你快来,快把XX(东西)拿过来”以便她集中精力,进入特异功能态。1980年7月10日晚,小丽完成家庭作业,自己静下来练特异功能,不久在她眼前的
“屏幕”上出现了隔壁厨房内奶奶衣袋里的一件东西,于是她在屏幕上操作,让要搬运的东西“跳起来”,操作几次后,突然一道白光闪过来,那件东西来到了小丽手里。数月艰苦训练,“特异搬运”成功了!我们和她自己的兴奋和激动是难以言表的!
  杨丽进一步自我培训,使功能稳定也是在“屏幕”上特异操作的:初期我们把香烟编号1A,2B,3C等放在另一屋里作为试样要她做特异搬运,如是她按要求,在屏幕上出现指定编号8H的一支香烟,在“屏幕”上作特异操作,操作不好就乱“飞”。常飞到门后、柜子下、衣箱里等阴暗的地方,后来她自己反复摸索操作,香烟“跳”不高,不能完成搬运;“跳”过高了,光一闪就乱飞;只有适当的时候“小手”一抓就能“定点起落”,抓到手里。这样,特异搬运的培训和进一步稳定都在屏幕特异操作中完成了。
  1980年6月,一天杨丽独自在书房练习特异转运,眼前“屏幕”上出现了一根毛线针,于是她以特异“操作”让针直立起来,“用力”往下压,针插入旧桌子的桌面。她走过去一看,毛线针实实在在插在桌面,深入两三公分。她激动地告诉我们她的新成果。于是我们严格条件,在10mm厚木板上和毛线针做上特殊记号放在套间桌上,严格监视,杨丽和我们坐在套间外,相距约5米,按屏幕特异操作,把木块打穿,针就插在木块上。
  1980年10月5日,爱到朱润龙观察人体使手表走时紊乱的启发,我们诱导、培训孙莉萍、邵宏艳(女,均12岁)在特异感知(ESP)认字的基础上做特异致动拨动表、钟成功,一般只需几分钟就完成。10月8日完成了离体特异拨表,也只需几分钟。据孙莉萍讲,先在屏幕上显现钟、表,再在屏幕上操作,就完成了。怎么操作,怎么用力?她自己说不清。随后,她按屏幕特异操作,可按要求精确地“拨”到几点几分。
  1980年12月28日,孙莉萍、邵宏艳二人作了一系列特异认字辨色、特异拨表等实验后仍很兴奋,主动应用屏幕特异操作、仅几分钟实现了特异遥控折断小树枝,并多次重复。
  趁热打铁,就在1980年12月28日,我们又诱导孙、邵二少年作特异开花。她们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迅速地完成了此新的特异功能棗将放在高11厘米的瓷茶杯内的(不接触)迎春花蕾,经一、两分钟就开放了。过了几天,小孙的功能又有个重要发展,将花蕾特异开放,双将其特异收拢(基本还原),再特异开放。
  就在当天(1980.12.28)下午,我们到云南省图书馆杨胜利(杨丽)家,小萍小艳为来访的
自然杂志编辑朱怡怡一次次演示特异遥控折枝、一次次特异开花,并拍了照。接着我们进一步诱导她们按屏幕特异操作“转运”,只几分钟便成功了,迎春花一朵朵被“转运”进入高11cm加盖瓷杯中,或者将瓷杯中的花朵特异转运出来。
  由于应用了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一天之内从特异感知认字到特异致变折枝、特异开花以及特异转运花朵,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和成功。
  1981年1月,我们诱导训练邵宏艳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完成了特异书写功能。
  1981年12月,我们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培训诱导小学生邵宏艳、孙莉萍、杨丽完成特异计算器功能(Psi Ability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calculator)。先让她们常态下练习使用计算操作加、减、乘、除、开方等等运算,然后不用计算器,让她们进入特异功能状态时,在屏幕上“操作”“计算器”显示结果,写下来。我们核对结果,有的是八位数字,有的是九位,与培训时使用的计算器有关。1983年4月,聂春荣同志(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到昆,出了几道题,结果有错有对,其中5的开5次方,7的开7次方是正确的。到1983年共作了数百人次测试。
  1987年底起,复旦大学邵来圣等对六名具有特异功能的青年男女进一步诱发训练“特异计算器”功能。先教他们在常态下使用加、减、乘、除、开方各键。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在每位受试者面前各放一只简便计算器,第一次只要求他们用意念掀下on/c键,显示屏上显示“0”。二、距离1米左右,依次训练用意念揿一位数至三位数,在计算器显示屏上显出答数。三、将现场的计算器集中放入书包,按第二阶段的训练步骤进行。四、在现场无计算器的条件下按照以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诱发训练方法、逐步使他们掌握计算器的各种特异运用方法。据他们主诉,凭遥感功能或特异透视功能控知周围有无计算器,再用特异“搬运”功能将计算器移来(在屏幕上)使用,然后仍将物归原处。
  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我们应用屏幕特异操作诱导孙莉萍、邵宏艳对烟草、甜叶菊、白菜等种子进行特异功能处理,使之迅速发芽。仅十分钟,种子萌发,白白的胚根一阵阵脉冲式地使种皮裂开而露白。
  1993年12月4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测试中心301室,孙储琳目光注视“光压测试仪”3分钟,真空玻璃球内4个叶片的转子突然快速顺时针转动起来,与正常光辐射引起的转动方向相反。据孙主诉:“要想使转子转动,首先必须使外面的玻璃壳在前额屏幕上消失,然后用嘴‘吹’,一吹转子就动(实际并未吹)。”后来沈老师要求反方向转动,小孙很顺利地完成了。
  1994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南四栋221室一次例行实验课上,主试人要求孙储琳将她手中两枚硬币重叠面上分别用特异能量钻两个孔,几分钟后孙已完成。她说“当把硬币握在手中时,放松入静,前额屏幕上先出现一个握着硬币的拳头,逐渐,拳头看不见了,出现了两枚重叠的硬币,开始时图象不清晰,不稳定,逐渐变得清楚和稳定,此时进一步集中意念钻孔,钻孔的意念集中到一定程度,前额的屏幕上便出现了一根像水晶一样透明的六棱棒,大小和铅笔差不多,感觉它十分坚硬,将两枚重叠的硬币撑开,进一步强化打孔的意念时,六棱棒的两侧突然依次弹出两个圆锥形的尖,‘通!通!’脉冲式地在硬币上打出两个孔。打孔时脑子里感到一阵冲击波,似乎前额屏幕会被震碎似的”,实验完成了。
  1994年9月孙储琳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意念改变“钻具”孔径的实验。据她主诉,当六棱棒在屏幕出现后,她即向“自己”的“深层意识”提出“粗一点,粗一点!”的请求,结果六棱棒真的变粗了,打出的孔明显地增大了,且接近表面的一段孔径相同,很像是用钻头钻孔时产生的效果。过去铳出的小圆孔锥孔内表面相当光滑,而意念钻成的大孔内表面粗糙,有罗纹。
  孙储琳可以对同一枚硬币先“打孔”,再特异“焙烧”,都是用“心灵能”进行屏幕综合操 作。
  孙储琳主诉:“不管是什么样的特异功能,首先要放松入静排除一切杂念,进入功能态,前额开始出现一个屏幕,通过调心、调息,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不稳定到稳定,上面出现许多闪烁的彩色亮点,此时即可集中意念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想烧硬币,不管目标物在何处,都要先将其想到前额屏幕上来,直到清晰稳定为止,然后再想出一团火,火苗的面积小于硬币,想象它具有很高的温度,在意识调控下移动火苗,硬币就一点一点地被烧毁;如果想在硬币上打孔,就要在屏幕上硬币的图象稳定后再向‘自己’提出在指定部位打孔的请求,状态好时很快就出现一个象圆珠笔杆那样的透明六棱棒状工具,并自动对准所要求的部位脉冲式地伸出一个尖锥铳出一个锥形孔,如果想对手中的两枚硬币钻孔,在钻孔时六棱棒两端先后脉冲式地出现两个尖锥,结果就真的弹出一个大的尖锥,铳出一个大很多的孔,然后很快又收回去。做‘RS念力摄影术’实验时,前面的过程是一样的,当屏幕稳定后,要将目标物(胶卷或底片)‘调’
到前额屏幕上,当图象清晰稳定后,再意识调控由天目穴发出的屏幕上的亮点,形成各种复杂的图形和字符,而且还要使光点始终准确地聚集到药膜平面上,才能获得连续的图形。”
  1982年10月30日,云南文山州委副书记赵廷光、州科委主任叶翠天及科委科协十六人在州科协会议室进行“摘花”测试,王月红(女,13岁)从下午7点48分开始,7点55分说“看见了,花的颜色有点黄有点红,好象是美人蕉”,8点5分说花进入杯内了,还没停下来。她手里抱着一个开口的杯子,在旁的人看杯内无花。8噗21分,花显现了,确是一朵美人蕉花。
  对特异书写的测试从1981到1984年先后66次成功,1986?1987年又进行了10次测试,5次成功。测试方法是将笔和白纸封于一个小盒(如扁平的注射液小盒)内,由受试者以特异功能按主试人要求“书写”,完成后启封核对,王利云(女,15岁)首先试验成功。问她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她说:先要将笔套拔开,第二把笔竖起来,第三开始“写字”。我们感到奇怪。笔怎么可能在这么小的盒里竖得起来呢?她说:盒子挡不住笔,好象没盒子一样。后来在对刘红、黎红、徐春、王月红等的培训中,告诉她们只要“见”到纸、笔或笔尖就“写”,这样特异书写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1996年8月,孙储琳在云南大学做实验,两次将炒香的花生米发芽,后经种植,开花结果。据孙主诉:炒香的花生米放在手心,加一点凉水,在屏幕上出现,加意念先变生,再操作使它发芽。
3、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与特异功能应用
  1985——1986年我们与徐西华,云南艺术学院吴天祥合作,以特异功能调整歌手嗓音,立见奇效,并作了录音选频分析,开拓了特异功能声乐应用领域。
  1990年小莹向徐老师学习,并有自己的特点,为来访的“日中人体科学交流协会”中山真理、本间修二等以特异屏幕操作效应调整歌唱:先进入特异功能态、在屏幕上“感知”歌唱者的嗓子、声带等有什么毛病,发挥屏幕特异操作,并让歌者做一个简单动作,立见成效。
  1995年8月小莹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为祖母治病。祖母中风后遗症两年了,虽能走路却行动不便。暑假随父到成都看望。思想不断捉摸祖母的病。这天,陪父到四川大学,心系住在四川工人日报社旁的祖母,不久,祖母和其大脑出现在屏幕上,身为医学院大学生,“看”到大脑微血管有处不通畅,于是小莹用一酒精棉球慢慢擦洗,再用其他办法令其疏通。回到工人日报社旁的家,小莹告诉祖母,祖母十分惊喜,随即提了一个菜篮子从二楼下楼上街试一试,果真好了。行动轻便多了,就带一篮菜回来。邻居说八十岁的祖母今天特别精神,从背影看好象中年妇女走路有劲。
  从上述一些材料和实践,说明人体进入特异功能态,屏幕显现,在屏幕上特异操作实现和完成特异功能。屏幕特异操作与现实世界的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我们称之为“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三、屏幕特异操作效应(SPO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气功的作用与特异功能效应的联系与区别:进入气功态,包括练功过程和发放外气(治病、外气麻醉手术等)都必须是意念越来越淡化,似有似无,以至“无我”,无意识。而特异功能从培训、完成特异感知,特异致变以至应用特异功能治病、育种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意识调控,屏幕特异操作,思维操作比较气功强一些。人体作为一个开放、复杂、有高度意识的巨系统,(1)经修炼可调控到气功态,(2)也可经培训而从常态进入特异功能态,(3)也可能众气功态调控到特异态,而基态为常态。从生物场的角度来看(外气和特异辐射)生物射线对外的作用都是人体处于气功态及特异态的生物场对外作用的效应,包括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人体效应,社会效应等等。

四、北京大学陈守良等1980年提出了特异功能“特异认字”(ESP)的普遍性。
  云南大学罗新、朱念磷、姚鸿钧等1980年提出了训练可加强和开发特异功能(1981年5月重庆会议提交了论文“训练在特异功能培训中的作用”)。1990年8月,成功地对6名日本儿童进行了诱导培训,4天时间,有4名能够特异认字,其中一名可特异拨表。1992年3月1994年1月,汪中等先后在美国儿童特异认字诱发实验,结果显示美国儿童特异认字成功率很高。1992年12月,隗寿彰在俄罗斯对儿童进行了普遍性测试。从1979年至今,全国各省、市人体科学研究工作者对青少年的特异功能诱发培训都从实践上证明了特异功能的普遍性,可培训而加强、开发。
  邵来圣、朱怡怡总结提出“屏幕效应”(1990)。本文作者以实践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在特异功能现象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虽然存在一类无意念的自发特异致动(SPONTANCOUS桺K)或叫“吵闹鬼”(PLOTERGEIST波尔戴热斯),但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为我们研究人体科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探索窗口。
  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有利于培训特异功能人才,且可定向培训,可能按定向要求培训某种特殊功能,如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在工、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实际成效,对于人体科学最终登上科学殿堂成为“主流科学”将具有战略意义。“屏幕特异操作效应”进一步表明特异功能的可培训性及普遍性,有利于消除神秘性,结合现代科学观测,为人体科学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作贡献。
  对于气功,特异功能的本质的探索,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思考,许多实验,外作用信息载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性,有什么规律?类光性与非光性;电磁性与非电磁性;非常规效应;双向效应;聚能效应;“虚力”效应;人与环境、人天观;内作用整体调控;功能态学说;显意识、潜意识与深层潜意识;多态理论;广义物理学;特异时空;屏幕效应;生物射线与生物场等等。“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可能给我们提供一条探索特异功能本质和机理的线索,屏幕特异操作与现实世界的效益如何对应的呢?其时空关系是怎样的?它与“生物射线”“生物场”关系如何?它如何测定?这里有太多的未知待探索。屏幕特异操作效应有利于人类自身功能态的主动调控,人体科学与现代生命科学,基因工程并驾齐驱,作为生命科学的两翼,将深刻地影响人类本身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及未来。
  总之,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对于人体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日益显示其重要意义,它可能是人体科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云南大学人体科学研究室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转帖]“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