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历论坛休闲娱乐区心灵寄语 → 不要过多解读,导演只是在说自己


  共有859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不要过多解读,导演只是在说自己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国呼啸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8 积分:33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 1:09:00
不要过多解读,导演只是在说自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2 16:07:00

看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看电影迟到~~我居然乌龙到把时间记错推后了半个小时~~还好我本来就想早点去,所以才迟到了几分钟。只能坐在第二排,不过也因此,电影结束后的Q&A环节我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王小帅导演。但少了这几分钟心里堵得慌。
  
  
  整个电影发生在“三线”。整个三线建设其实说白了就是战备,在六十年代,中国与苏联决裂之后,面临来自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美帝”和“苏修”灭我之心不死,不得不为国家安全作出一些部署,电影里面出现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一针见血的说明了那个时候国家面临的形势。这段历史星期三的历史课才学,没想到今天就看到讲这段历史的电影。
  
  背景是一个工厂,有可能是军工厂,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一个厂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生活的圈子都集中在厂里,一个厂就是一个小社会。厂里的人基本都是从上海集体迁到那里的,所以电影中有很大比例时间说的是上海话。只恨自己不会听上海话,出现上海话的时候还必须借助英文字幕,早知道就带一个上海同学一起去看。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故事发生在1975年。那年,王憨11岁。我爸妈在75年也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我妈从小就生活在昆明半郊区的一个这样的厂里,如果把这个电影给她看,她一定会感动到一塌糊涂。
  其实就算电影说的是七十年代,但是对我这个91年底出生的九零后来说,我也很有认同感,很多情景我也很熟悉。
  我小时候也长在那样一个厂里,我上的也是厂里的子弟小学,每天也是戴着红领巾,胸口挂着一把家里的钥匙,上课迟到了也会被老师罚站,也要做广播体操,也要学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整天放学后也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处疯玩,后来左臂上多了一个三道杠,似乎我比王憨级别高一点,哈哈~~
  不同的时代始终也有不同。我们起床没有厂里统一的号角,胸前不用戴毛主席像章,不会听到《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不会为了做一件衬衫用了妈妈一年的布票,也不会为了一件衬衫和自己的小伙伴反目,更不会为找回一件衬衫跟着一个逃犯。
  
  其实很多东西似乎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被导演淡化了,只有单纯的孩子才会如此珍惜一件妈妈亲手做的衬衫,哪怕面对的是逃犯,成年人早就躲得远远的了;只有单纯的孩子,才会和一个逃犯拉钩坚守承诺,成年人早就因为“政治觉悟”告密了;只有单纯的孩子,才会在年轻人械斗的时候在一旁围观,成年人早就躲得远远的了;只有单纯的孩子,才会在死刑犯枪决之前跑到刑场去看,成年人早就躲得远远的了。似乎导演用孩子的视角就是为了不让太多政治的东西遮盖了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东西。
  其实我觉得,电影其实就是导演自己的一个回忆录。导演只是想展现“三线人”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我们纵然不能忽略意识形态的东西,但不能把电影过多的解读为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控诉。导演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其政治性,毕竟成年人才是受到政治运动冲击和影响最大的。
  我觉得导演用75年11岁的孩子去说这段历史很巧妙。因为这些孩子在成年以前文革就已经结束,恢复高考后教育机构恢复正常秩序,他们没有因为政治运动而辍学,他们没有上山下乡,他们没有受到那个时代太大的冲击,但也见证了上一代人在政治运动中的磨难,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我爸是63年出生,75年他12岁。他初中毕业之后正好遇到恢复高考,高中的教学秩序恢复正常,所以他才能进到高中学习,80年高考。但也因为文革造成的知识断层,他们也得益于此能够在之后迅速上位爬到高层。很多77、78、79和80年高考的人,考上大学成功毕业之后之后都成功跻身社会上层。他们这一代对文革的态度是复杂的。
  
  所以不要太过度解读导演的政治意图,只要把这部电影看做是一个普通三线人的生活状态的诠释,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那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正也许是因为如此,本片能在中国大陆一刀不剪上映(后来从导演和某观众的谈论中得知)。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不要过多解读,导演只是在说自己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