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华农历论坛 (http://bbs.nongli.net/index.asp) -- 民俗民风 (http://bbs.nongli.net/list.asp?boardid=4) ---- [原创]江西南昌--城南村的龙灯旧事(组图) (http://bbs.nongli.net/dispbbs.asp?boardid=4&id=7632) |
-- 作者:shangli -- 发布时间:2007/6/11 17:39:00 -- [原创]江西南昌--城南村的龙灯旧事(组图)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06月1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保护传承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图) 有一种力量叫傻傻地坚守。因为没有回报,所以很多人不屑于这种坚守;但又因为不求回报,所以往往这种傻傻的力量又最让人感动!这位出身于1949年的漆器大师... 2、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附详单) 经各地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最后确定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八卦鼓”舞:中国道教舞蹈的一朵奇葩(图) 在等候表演队期间,林新忠告诉记者, “八卦鼓”舞来源于道教,发源于栖霞,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与道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是具有着长期浓厚... 4、福建十番 带着“虾油味”的民间音乐活化石 有人说,没听过十番音乐,就不算福州人,正如福州人没吃过鱼丸肉燕一般地稀罕。今天,你听过十番音乐了吗?... 5、江西南昌--城南村的龙灯旧事(组图)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舞龙灯也是民间喜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南昌城南村,龙灯曾经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正在上演哪个脚本的故事?一个家族和一种民间技艺... 6、陕南安康农村丧俗:“孝道”体现传统美德 给亡者穿衣服,有些地方把“老衣”叫“寿衣”。寿衣一般在老人在世时候提前做好的,有些重病的老人还要亲眼看看给自己做的寿衣,不称心的还要叫儿女们补做... 7、石家庄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附详单) 有关人士介绍,像赞皇铁龙灯这样面临传承困境的民间绝活不在少数,永清秸秆扎刻技艺、黄骅鼓等都因传承人缺乏而处在濒危边缘... 8、拿什么拯救你:文化“活化石”?(图) 原来,徐竹初的父亲是个雕刻佛像、木偶的高手,和弘一法师来往密切,他出生那年,父亲请弘一法师起名,法师沉吟片刻说:“就叫竹初吧!竹之初是竹笋,初,又有头胎的意思... 9、冯骥才: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与认定 有史以来,中华大地的民间文化就是凭仗着千千万万、无以数计的传承人的传衍。它们像无数雨丝般的线索,闪闪烁烁,延绵不断。如果其中一条线索断了... 10、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辈留下的财产。在这种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进入19世纪中期以来,遗产的内涵悄悄发生了变化... 11、2007年文化遗产日对话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精神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渗透在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中,是决定我们身份的精神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就是... 12、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刚刚从湘西做田野调查归来的刘魁立深深地为两位著名艺人、被称为湘西“双绝”的聂胡子、刘大炮而感动。年过八十的聂胡子做纸活是一绝,他做的龙头、狮子头...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开脸 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中国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又称绞面、绞脸。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家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具有新镊子、五色丝线或钱币等。开脸后,要给开脸人赏封。 在中国,从北方到南方,比如河北、江西、广西,都有妇女开脸的习俗。而且通常都是在女子出嫁前由女性长辈施行,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开脸一次,之后如有离婚改嫁等不再开脸。有的地方开脸之前,主家要煮“开脸饺”分赠亲友以示吉祥,也有开脸时要唱开脸歌以预祝新娘生育的。 具体操作时由开脸的施行者使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或者中间用嘴咬着,两手套住两头,形成交叉的三角。麻线在被开脸的女子脸上绞动以出去汗毛。此外,眉、鬓角也要修整。 开脸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可能会造成汗毛向皮肤内生长。 有一种关于开脸起源的传说:说隋炀帝滥抢民女,于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的女儿的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 开脸,便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中国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又称绞面、绞脸。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家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具有新镊子、五色丝线或钱币等。开脸后,要给开脸人赏封。 其常规操作程序如下,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 新娘子开脸之前,新郎官必须先在新娘子脸上薅三把汗毛。此举听上去怪吓人的。薅三把汗毛,新娘子哪里受得了?!说法而已,不过是薅三次罢了,象征性的。这里有何象征含义?了解当地风俗的都知道,新郎肯动手,说明洞房花烛夜,一切如意,新娘子全新的人生是他揭开的。当然,新郎官不轻易动手,新娘子也不是随随便便让你动这手的。若是想动手则必须用一只去壳的熟鸭蛋,先在新娘子脸上抹上几抹。这里,实际上潜藏着新娘子想说的话,以及新郎官的认可。新娘子要求新郎官作此关目,意在表明,她原本和鸭蛋一样完美,是新郎官使她不再是黄花闺女的。不过,新娘子在忙着表明自身的时候,却忘了一件事,查一查新郎官婚前是否规矩。恐怕当时都没有现成的方法。这对新娘子来说,似乎不大公平。不知现时的新娘子们是否在意这一点,有无新的法子。没有探寻过,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