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华农历论坛 (http://bbs.nongli.net/index.asp) -- 历法知识 (http://bbs.nongli.net/list.asp?boardid=2) ---- 跳秒数据 (http://bbs.nongli.net/dispbbs.asp?boardid=2&id=62553) |
-- 作者:xjw01 -- 发布时间:2014/2/22 12:03:00 -- 跳秒数据 1972 JAN 1 =JD 2441317.5 TAI-UTC= 10.0 S + (MJD - 41317.) X 0.0 S TAI = TT-32.184s TT-32.184s - UTC = 跳秒 TT = UTC + 32.184+跳秒 ftp://hpiers.obspm.fr/iers/bul/bulc |
-- 作者:hiteyun -- 发布时间:2014/2/23 14:32:00 -- 闰秒产生了麻烦,不闰秒也会产生麻烦。 |
-- 作者:浪-淘-沙 -- 发布时间:2014/2/24 18:16:00 -- 这跳秒似乎没有规律性。有时连续几年都跳秒,有时隔几年才跳一秒。而事先编制的万年历程序,无法预测以后的跳秒规律,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
-- 作者:zhanglei1953 -- 发布时间:2014/5/1 11:38:00 -- 不知这个表怎么看,楼主能说明一下吗? |
-- 作者:zhanglei1953 -- 发布时间:2014/7/18 9:21:00 -- 在学习了楼主关于跳秒计算的一些论述后,发现几种计算公式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公式见于楼主多篇文章或《寿星万年历》源程序。 2000 - 2150年:ΔT=64.7-1.66*T+5.224*T^2-0.2905*T^3, T=(年份-2000)*10/150 (1); 2150 - 6000年:ΔT=279.4+732.95*T+429.579*T^2+0.0158*T^3, T=(年份-2150)*10/3850 (2); 按(1)式计算,有: 2000年时ΔT=64.7, 2005年时ΔT=64.7, 2050年时ΔT=106.4, 2100年时ΔT=199.7, 2150年时ΔT=280.0, 按(2)式计算, 2150年时ΔT=279.4, 3000年时ΔT=3991.7, 4000年时ΔT=13722.0, 5000年时ΔT=29251.8, 6000年时ΔT=50582.6, 我还看到对2005年至6000年ΔT的计算,楼主提供的另外几个公式: 2005 – 2050年:ΔT=62.94+0.32217*T+0.005589*T^2, T=(年份-2000) (3); 2050 – 2150年:ΔT=-20+32*((年份-1820)/100)^2-0.5628*(2150-年份) , (4); 2150 – 6000年:ΔT=-20+32*((年份-1820)/100)^2, (5)。 按(3)式计算, 2005年时ΔT=64.7, 2050年时ΔT=93.0, 按(4)式计算, 2050年时ΔT=93.0, 2100年时ΔT=202.7, 2150年时ΔT=328.5, 按(5)式计算, 2150年时ΔT=328.5, 3000年时ΔT=4435.7, 4000年时ΔT=15187.7, 5000年时ΔT=32339.7, 6000年时ΔT=55891.7, 汇总及比较如下: 2000年时ΔT=64.7,按(1)式计算; 2005年时ΔT=64.7,按(1)、(3)式计算; 2050年时ΔT=106.4,按(1)式计算,ΔT=93.0,按(3)、(4)式计算; 2100年时ΔT=199.7,按(1)式计算,ΔT=202.7,按(4)式计算; 2150年时ΔT=280.0,按(1)式计算,ΔT=279.4,按(2)式计算,ΔT=328.5,按(4)式计算; 3000年时ΔT=3991.7,按(2)式计算,ΔT=4435.7,按(5)式计算; 4000年时ΔT=13722.0,按(2)式计算,ΔT=15187.7,按(5)式计算; 5000年时ΔT=29251.8,按(2)式计算,ΔT=32339.7,按(5)式计算; 6000年时ΔT=50582.6,按(2)式计算,ΔT=55891.7,按(5)式计算。 有些年份ΔT的数值差异很大,无论使用哪一个值计算,交节时刻都与《寿星万年历》相差较大。2050年春分,用ΔT=106秒算出的时刻比《寿星》晚13秒,若用ΔT=93秒计算则要晚26秒,我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 后来我用两个ΔT的平均值带入计算,交节时刻与《寿星历》的吻合程度就很好,唯2050年附近的几年差异较大,故我对这几年ΔT的计算公式还有一点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