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华农历论坛 (http://bbs.nongli.net/index.asp) -- 历法知识 (http://bbs.nongli.net/list.asp?boardid=2) ---- R-9世界历的改历原则及其评议举例 (http://bbs.nongli.net/dispbbs.asp?boardid=2&id=11038) |
||||||||||||||||||||||||||||||||||||||||||||||||||||||||||||||
-- 作者:历改委西电 -- 发布时间:2008/3/30 20:04:00 -- R-9世界历的改历原则及其评议举例 ```````````````````````````R-9世界历的改历原则及其评议举例 ````本会研究“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追迹诸多先贤提出了四项改历建议:“农历”科学更名,春节科学定日,共力研制新历,明确世纪始年。历改研究是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有正确的工作路线,专家与群众的紧密合作,通过长期奋斗才能有成。中国改历与世界改历紧密关联,研究历法改革必须明确重点,分清难易程度依序求解。笔者认为重点应该是中国改历,需从世界改历着眼,而从中国改历着手。这是因为:1、世界改历涉及各国用历习惯的差异,天文分季观点存在分歧,民众的宗教信仰情况不同,因此远比一国改历的难度要大得多,由于中国的改历迫切性高于世界改历,因此不宜把本国改历绑在世界改历上。2、改革历法关系人民的利益,需要全民的关注和支持,上世纪曾兴起世界改历运动,但因美国国务院发表文告,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议“无限期搁置”,致使改历运动中断而未成。今需循序渐进发动群众,走“星火燎原”的长征新路,才能实现中华新阳历,进而争取实现世界新历。 ````四项改历建议紧密关联,重点工作是共力研制新历,前两项建议是求奠定基础,这是循序渐进的工作路线。这里所谓新历并非单指世界新历,而是首先要研制中华新阳历,为研制世界新历打下基础,反之则难于逐步积聚人力和经验。通过十多年的共力研究,20多位同仁提出了新历方案,本会多次征求各界的改历意见,今已取得初步的共识,较多赞同的中华新阳历方案是:独大月历(6月独大或1月独大)、连大月历(夏季连大或夏秋连大)和新四季历。中华新阳历并不全同于世界新历,然而它反映了中国人的世界历观点,弘扬了我国24节气的科学历法思想,为研制世界新历提供了新思路。 ````综观十多年来的共力研历,不少同仁不仅提出了新历方案,还展开了历法科普知识的宣传,对于历改研究作出了贡献。当前历改研究已进入到新阶段,需要深入研讨世界新历方案,因此首先要明确改历道路和改历原则。本会早已提出研制新历的指导思想和评比历法性能的指标体系,今参考天文专家、民间同仁和党政人员的改历意见,针对格里历的主要优缺点,提出下列创制世界新历的改历原则: 下面根据上述改历原则,以华夏历法研究会周书先先生提出的“永久历”方案为例谈点看法,旨求共同探讨改历原则,减少分歧和增加共识。 ````一、周先生侧重探讨世界新历方案,最初提出不改革公历年首的“128年周期历”,后来提出“永久历”,主张以冬至等节气为年首,今又再次主张不改革公历年首。在研讨过程中不断改变观点无可指责,只要符合改历原则而有所根据。主张冬至年首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冬至具有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明显自然特征。然而不改革公历年首却显然有违科学性原则。年不正则季不清,公历元旦定为冬至后约十天,缺乏天文意义,这是众人的共识,周先生也是对此明确的,因此才不仅曾经主张冬至年首,还曾提出小寒年首和立春年首。今从国内研历的意见统计来看,大家赞同创制新历应以24节气为纲,主张立春年首者占绝大多数,其中有多位天文地理专家,大家认为“四立分季”是科学的天文分季观点。为什么周先生却会退回到“不改公历年首”呢,周先生说“按照我国传统的划分四季,十有八九年会出现‘凉夏’、‘秋老虎’、‘暖冬’及‘倒春寒’;如果按照西方的划季方法,根本不会有这些天气。有评论家说:‘我国古人重于理,西方学者重于实’。由于西方国家为数众多,其观点又切合实际,故日益得到气象、体育、经济、政治、军事等等领域的认可,西方学者的调查实践和经验通过总结能上升为具有条理化的理论,既务实也兼顾合理,后来居上嘛!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跟国际多数接轨。”这表明了周先生十分赞赏西方的“二分二至”分季观点。笔者认为,究竟“四立分季”和“分至分季”哪个才是正确的天文分季,有待争鸣辩论后才能分辨清楚。“四立分季”主要代表东方人的观点,“分至分季”主要代表西方人的观点,他们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没有认真争鸣辩论之前何来“后来居上”?因此这“后来居上”只是周先生的主观结论。曾一平教授提出用赤纬特征作出分季的定义,笔者赞赏这种知难而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而且认为这种分季定义是合理的,是对我国24节气充实理论。如果有人要想否定它,应该分清天文四季与气象四季的差别,拿出充分的理论根据来辩论,不能只拿出“胳膊拧不过大腿”作为理由。周先生拿出冥王星不再列入九大行星为例,然而被否定的并非东方观点,却正说明了西方观点并非总是正确的。周先生经常是帮“西方多数国家”说话和着想,仅明显的事例有:曾经明文建议要把自己的“128年周期历”改称“公历”或“保罗历”;今又反对五日周制方案,主张不改革公历的连续七日周制;在历法框架的分季问题上,今又要中国与“国际多数”接轨。试问:如此的与“国际多数”接轨,能够创制出科学简明的世界新历吗? ````二、周先生提出的方案称为“永久历”,这既有夸张成份,更有失实存在。笔者查验表明,在不改变公历的连续七日周条件下,周案的月历表(含星期)有14种而非只有2种(30日、31日),年历表则同公历有14种,笔者已在《与周书先先生讨论“永久历”的性能》一文中指出。周先生近日提出的永久历定义是“月、日期、星期每年固定无变化”,而周案实际并不满足此定义。周案与公历的月历比较,只是每月的日数从4种降为2种,因此月历种类数已从28种降为14种,然而每年每月的历表都在变化的状况并未改变,怎么竟会变为“永久历”呢?世界改历运动提出了两种世界历新方案:13月历和四季历,虽然它们都是七日周,然而已不再是连续七日周,都已具有了日期与星期的固定关系,使历法的简明性和久用性有了明显的改进,这一改革正是世界改历运动的主流方向。七日周与连续七日周有截然不同的差别,众多中外研历同仁对此是概念清楚的,而周案却正是混淆了这种原则性的差别。今通过对于周案的性能分析,可使我们认清一个真理:连续七日周是历法不简明和不具有久用性的根源所在,因此可得结论:凡是沿用这种不科学的短周期历制,是决无可能成为优良历法的。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05:00 -- 各位网友及研历同仁您们好:如果您想查阅历法改革研究方面的最新信息,请使用作者(笔名)为“历法改革”在人民网上的强国论坛中搜索。 (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址)→ http://bbs1.people.com.cn/boardList.do?action=postList&boardId=1http://bbs1.people.com.cn/boardList.do?action=postList&boardId=1 会员笔名:历法改革
我在农历网上的用户名为:ddjhnshdx 发表过的相关主题为:《万全平元历》、《万全新元历》、《一字天书·万年历》等。 戴大金。2007年9月2日 终检至此! [置闰法则简介] 本人的置闰思路:在短期内(四百年内)采用简单的平均方法(详情请参阅本人的新法400年97闰),而对于长期的制历(几千年以后)必须配合定气适当修正(详情请参阅本人在改历方案中的修正法则),这样不但照顾了历法的简明性,而且可以保证年首与回归年中某个天文点(本人的方案以立春为标准)永远都不会超过一天的差别。采用平均置闰与定气校正的综合协调置闰(详见本人的其它历法资料)方法,在十二万年内只需要硬背四十个年号,跨越十二万年的历书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简单记算,具有绝对的正确性,而且小孩子都学得会。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08:00 -- 曾一平教授说,本人的历法年年都需要考虑修历,现在本人采用新的置闰法则使其性能大增,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考虑的,假如日梭万年历的精度为天文学界所确认的话,几千年也不必考虑修历的。他还说以后回归年长度都变了,这种历法可以使用上万年吗?其实,所谓平定协闰的“定”就是指定气交接日期。请问一下天文专家,回归年在一万年内能变化多少呀,这样一个“定”字就牢牢地把立春日期紧紧地拴住了,还怕回归年长变化?不知道曾教授怎么讲起外行话来了。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09:00 -- [历法改革]发贴人民网:新法置闰(400年97闰)与准节气推算分析(综合论断-1)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09:00 -- 二. 理 论 说 明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11:00 -- 6.+0.0007与-0.0007的来历简述 本人经过大量资料数据分析后发现:对于同一个同名节气而言,任意相邻两年之儒略历中节气交接的日期差距在参照年前后1075年内的平均数值并不都是回归年的平均长度,通常与回归年的平均长度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差数。这个差数就称之为平真差率。 如果以2000年为参照的前后一千年内,谷雨至寒露一般为负值,其它节气则一般为正值。各个同名节气都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平真差率。在前后一千年内的普遍规律是,其正负极值大致确定为+0.0007与-0.0007。在最近一万年内应该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而影响至综合分界年的确定。我想这是因为地球绕日公转的椭圆轨道的离心率比较稳定的缘故(比较稳定而不易发生变化),当然,其中的理论还要靠曾一平教授或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专家来论证。 上述公式都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求出各类分界年(从而分析得出综合分界年)的,在实际中,这些理想的情况比较罕见。因此,上述三个综合分界年(后两个分界年为虚假分界年,实际不存在)作为修正年(失闰)对于消除三个游移日之外的游移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由此得出,在任意四百年闰周中这三个综合分界年作为修正年(即三个失闰之年)虽然无法彻底消除三个游移日之外的所有游移日(超迟日或最早日),但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可行性很高。利用这种办法作为置闰模式,实在是消除第四个游日(四百年虫)的最佳妙方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11:00 -- m1<r1<n1具体表示为: 2043.820873±400△<2048±400△(第一个修正年)<2049.7906959±400△ m2<r2<n2具体表示为:2184.641746±400△<(不存在)<2167.4208714±400△ m3<r3<n3具体表示为:2325.462619±400△<(不存在)<2285.0510468±400△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12:00 -- 关于r的取值(综合分界年)问题:(注,如遇m>n的情形,则说明该分界年不存在,前后两个准节气日期所辖年号区域相交。因而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在四百年闰周内后两个综合分界年“r”不存在,但我们仍应以以下三个年份作为失闰之标准(此三年均能被四整除)。它们分别是: (1)2044±400△年.(2)2176±400△年(因为它大约位于m2与n2的中间位置).(3)2300±400△年(四百年闰周中400△+303年中的前一个能被四整除的年份,因最末一次失闰可使后三年产生出四百年闰周中最迟交接日的缘故) 在历法上为了照顾简明,可以取2044±400△年、2172±400△年、2300±400△年作为四百年闰周中三个失闰之年份(修正年)。这是因为2044±400△年和2172±400△年恰好是以2300±400△年逆推128年(回归年失闰的精准周期)得到的。如2044年与2172年相隔128年,2172年与2300年也是相距128年。这样最为简明,便于掌握。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12:00 --
|
||||||||||||||||||||||||||||||||||||||||||||||||||||||||||||||
-- 作者:ddjhnshdx -- 发布时间:2008/4/16 0:19:00 -- 二十四节气交接日期的最迟日确定为公元年号为400a+304的年份,其年中2月29日以前的二十四个节气(除格里历1月、2月在本年外其余20个节气均在上一年亦即400a+303的年份)的交接日期为该四百年中同名节气的标准最迟日。 B.后准日、前准日和最早日。最迟日往过去方向数三天依次为后准日、前准日和最早日。如,公元1903年5月7日立夏,则7日为最迟日,6日为后准日,5日为前准日,4日为最早日(大部分节气日期最早可游移至前准日,只有小部分节气日期可游移至最早日)。5月8日则称之为新的最迟日或超迟日。 以上概念希望读者阅读时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