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华农历论坛  (http://bbs.nongli.net/index.asp)
--  灌水乐园  (http://bbs.nongli.net/list.asp?boardid=19)
----  语文写作指导之线索运用技巧:时间线索法  (http://bbs.nongli.net/dispbbs.asp?boardid=19&id=69436)

--  作者:沧笙踏歌
--  发布时间:2015/7/20 11:30:00
--  语文写作指导之线索运用技巧:时间线索法

  时间线索,就是通过若干时间词语,把文中的人和事以及所有的内容串连起来,形式整体,是一种运用方便而又常见的线索方法。这种线索法的体现是时间词语,涉及的时间,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化的。这种线索的特点,一是牵线明显,它往往与时间顺序同步,有的还可能重合,发展脉络清晰,读者易于把握文脉和层次;二是牵线方便,时间线索只要把时间词语安排好就行了,其运用位置一般在段首,极个别在段中或段末,难度不大,规律明显。

  时间线索法一般适用于叙述性作品,包括各种样式的记叙文和叙事性诗歌,记述性的说明文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只是目的不同而已。议论文一般不用这种线索。就这种线索法的构成特点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时间为标志。就是在文中反复多次地运用到某个时间。这些时间词语,要么用于段首,要么用于段中或段末,而且在不止一个段落出现,从而形成关照之势,也就连接成线了。这种牵线,主要是通过某个时间词语的频繁运用来体现的。例如,有一篇题为“9月1日这天”的散文习作,就运用了这种线索方法。文章以时间词语“9月1日这天”为题,也以这个时间词语为线索,它共有四个段落,每段都以“9月1日这天”为开头,其具体文字如下:

  “9月1日这天,是我命运转折的一天……”

  “9月1日这天,我走进了小学,……”

  “9月1日这天,我走进了初中,……”

  “9月1日这天,我又要跨进高中了,……”

  你看,这四段文字的开头,用的都是时间词语“9月1日这天”,不仅形式反复,强调了“9月1日这天”对“我”的重要意义,而且使上下文的内容密切关联起来,构成文脉,串起全文,给人们鲜明清晰的印象。

  二是以时间为顺序。这种情况,线索与顺序是重合的,与实际时间发展先后相一致,先发生的时间放在前,后发生的时间放在后。这种线索法,记叙性作品最为常用,有的说明文也有应有。例如《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就采用了这种线索法。这是一篇说明文,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为主要内容,串起这一内容的线索,就是时间:

  1969年7月→7月16日→19日晚上8点33分→19日晚上9点32分→7月20日上午7点32分→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21日上午11点39分→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22日上午6点35分→25日凌晨35分8秒→1969年9月16日。

  这里共涉及12个时间词语,从“1969年7月”开始入文,到“1969年9月16日”结束,既有具体时间,又有概括时间,既有放在段首的,又有放在段中或段末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先发生的时间放在前,后发生的时间放在后。这样,通过时间牵线,把登月过程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运用这种线索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词语最好用于段首,既十分醒目,又增加牵线效果,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二是所用的时间数词前后要一致,前面是阿拉伯数字形式,后面就不能用汉字。三是用于段中的时间词语要和谐,不能有脱节之感,过渡衔接要自然贴切,浑然一体。

  更多资讯,请关注:(最新优惠课程) http://www.jiaotou.org/c-list/

  同时您还可以免费拨打我们的电话:400-666-4888咨询了解。 ylw1265mb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