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华农历论坛  (http://bbs.nongli.net/index.asp)
--  心灵寄语  (http://bbs.nongli.net/list.asp?boardid=13)
----  [原创]鸣戈小小说:中医王东山  (http://bbs.nongli.net/dispbbs.asp?boardid=13&id=12723)

--  作者:鸣戈
--  发布时间:2008/8/19 13:14:00
--  [原创]鸣戈小小说:中医王东山
鸣戈小小说:中医王东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外也不是好“撮”的(图文无关)                  

    春归堂是省城下坡街的老字号药铺,虽然后来顺应潮流也改悬过“为民”的招牌,然,远近街坊视而不见,有人寻过来问药,街坊手指“为民”,口授却道:

    “喏喏,就在拐角上,拐角就是春归堂!”

    有一老华侨回乡省亲,摸索到下坡街要带几盒万金油回国外,问一细伢子:

    小朋友,借问一下,到春归堂走哪里呢?

    细伢子热情反问:是要呷饭呗?拐角拐角,那间人民公社大食堂,蛮好!

    哪知,细伢子一番好心没得好报,招来身边一婆婆子怒斥道:呷饭呷饭,如今的伢妹子,就晓得呷!

    婆婆子怒气冲冲,一拐一拐,亲自把老华侨领进了春归堂。

    春归堂不久前来了个王东山。王东山40来岁,有的传说他读过大学,有的接过话,用不屑的口气回道:

    大学?怕讲得哦。硕士呐。硕士你晓得不!

    王东山坐堂行医,气度果然非凡,有人见过,他白大褂子下,穿的是西装。

    春归堂所处巷子不浅,然而药香也不怕巷子深。不说远近街坊问药者众,就是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也会不时结队而来。

    王东山学有所成又懂得英文,春归堂的老板高明,所以高薪聘他坐堂。

    遇到外国人来问药,药名药效功能特长,王东山一律用英文演唱。唱得外国人眼睛更蓝之际,钱就出手得一个比一个大方。

    关键是,买了药的老外们仍不尽兴,非要拉着王东山到店门外照合影。所以,王东山天天穿西装,顺便也给春归堂做了个活广告。

    下坡街本来也热闹,这样一来,更是天天有热闹看。

    这一壮观景点,被一家比春归堂老板更精明的旅行社发掘成了商机,干脆与春归堂达成合作协议,进行“老字号、新定位”的品牌战略经营,投入扩建包装,纳入了其中医文化的必游景点。

    然,中国人,特别是下坡街的人爱热闹,爱的其实是凑一个热闹,真愿意掏出钱买戏看的,不多。

    久而久之,在市场化的包装之下,王东山更是把英文中药歌诀唱得花俏,其热闹的势头,竟渐渐盖过了春归堂。这样的结果是:凑热闹的就越来越多,买热闹的反而越来越少。

    有人讲:春归堂,如今信不得信不得哒呢,专撮(蒙哄之意)老外呐!

    还有细心的人进一步指正:那是那是,你看那个王医师,英文讲得是好,但就是指甲都不留,中医不留指甲,掐得准脉?!

    令春归堂和旅行社更没能够掐准的脉搏是:老外也不是好“撮”的。他们希望搞明白,这家热闹气派的药铺的药,为什么中国人只看不买呢。所以,在没有搞明白之前,老外们也就看的多,买的少了。

    据说,关于春归堂的药质和价格,药监局物价局都出面说过肯定的话。但是街坊听不懂官话,他们宁愿相信自己外行的鼻子。他们说:喏喏喏,药都不香了,还不如那个“为民”呐!

    果然不久,下坡街就又出现了一个名号“为民”药铺,老板是哪个,都说搞不清。

    不过下坡街,照例也还是天天有戏看······

 http://blog.sina.com.cn/ming590


--  作者:东海渔夫
--  发布时间:2008/12/1 14:31:00
--  
这个小小说好象并不小......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